美文网首页
智加设计|不认识这些老物件,怎么算了解中国文化设计?

智加设计|不认识这些老物件,怎么算了解中国文化设计?

作者: 智加问道 | 来源:发表于2020-05-30 18:44 被阅读0次

    “器以载道,物以传情”。

    好的器物是美与生活的结合,

    是经过频繁重复使用而自然形成的最合理、最方便、最简易的产物。

    就像一把钥匙,

    帮我们打开世界的大门,

    打开过去的记忆,

    了解生活之美。

    日用之道选取了一些老物件,哪一件,你曾经用过,或者见到过,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故事,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精彩!

    竹篮

    寻常的细竹片通过“经”“纬”的横纵构建,在空间中交错出一种规律的几何结构形态,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无限的张力,产生了多元的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几何纹饰,也产生了美。

    油纸阳伞

    一把伞,寻常物。时至今日,散发着浓浓桐油味道的“油纸伞”,依然是我们对于烟雨江南的最直接的想象。这把伞是一把阳伞,伞面直径较小,伞把较长。

    线盘

    小时候,奶奶的针线篮子里,总是有好几个这样的线盘,上面刻着不同的花纹,缠绕着各色的线。

    老锡壶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人们常使用锡制品,如锡制汤壶、酒壶、烧水壶等。因而,当时打锡壶的这个行当,也就一度盛行。

    搪瓷盆

    从喝水、刷牙的缸子,再到大大小小的盘子、碗,家里用的各种盆、锅、痰盂,甚至是街边路灯的灯罩,我们的生活中曾经到处都是搪瓷制品。

    水瘪子

    瓷质的暖水瓶。在东北地区常见的取暖之物。在有电热毯之前,在异常寒冷的东北的晚上,胖胖的热水袋给我们兄妹毫不犹豫地钻进被窝的勇气。

    梭子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常会用到“时光如梭”,其实后来才见过真正的梭子,看着它在织机上来回穿梭,才体会到那四个字的含义。

    巧果模子

    记忆中的巧果,是在晚上熄灯后,把巧果含在嘴里,慢慢含着化,这糖的甜,小麦的香,依然萦绕在脑海之中。

    座钟

    当,当,当,清脆的钟鸣,是儿时午后或即将入睡的晚上从房间的角落里传出的报时声。从中国20年代到80年,很多家庭里都有这样的座钟。

    奶瓶

    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横向放置的形式可以更好的散热,而且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奶瓶形成自然倾角,避免了空气在瓶内形成,宝宝喝的情况下,没有呛奶的问题。

    木水桶

    以木材制成的容器,呈圆柱形中间鼓起,常以金属条箍桶而成,板与板之间还有榫卯结构(一面突出的钉,一面凹进来的孔)。

    煤油灯

    记得小时候停电,父亲就会翻出来煤油灯点上,光很亮,比蜡烛使用的时间更长。

    铝饭盒

    铝饭盒是父母那一代“上班族”的必备。从小就羡慕父母能带着饭盒去上班,觉得他们大人的世界很严肃庄重。到了上学的年纪,铝饭盒也开始陪伴着我们。

    筷子盒

    喜欢上它是因为惊喜地发现,它是用传统的鲁班锁的结构做的,不需要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着。足以应对海上的颠簸与风浪的侵蚀。

    玻璃醋瓶

    小时候家里常用的醋瓶,两头有口,内部有玻璃丝扣,瓶口大小可以塞进蒜瓣,立冬的时候,可以做腊八醋。

    小猫水壶

    夏天烧好的开水,往往会被放在这样的小猫水壶的里,自然冷却,成为了“凉白开”。那时每天放学回家,对着小猫爪子的壶嘴,大口的喝着,这是那时最解渴的饮料了。

    铜酒壶

    自古善饮者醉于酒,酒具自然也就成为善饮之人的心爱之物,古人用青铜,葫芦,皮革等材料做成各种酒具,铜制酒壶却是江南地区最常见的。整个酒壶线条流畅大气,没有任何矫揉造作的装饰,就是普通人家的一只实用酒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加设计|不认识这些老物件,怎么算了解中国文化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uh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