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何以可能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何以可能

作者: 此岸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19-05-26 08:17 被阅读0次

由于人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觉醒的灵魂与本体灵魂的剥离,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人的灵魂从本体灵魂中向外投射成为可能。随着人类灵魂的不断觉醒,基因的复制有了通过非生物方式传播和复制的新方式。

灵魂为什么可以通过非生物遗传的方式在不同的个体灵魂之间实现复制呢?因为灵魂作为一种基因的精神的存在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生物感受的精神振动频率。因此有着相似生物结构的人,对相似的精神振动频率会产生相似的内在感受。这相当于人与人的灵魂之间,有着一套精神信息的调制解调机制,或者称之为“感受通讯协议”。

当某个个体灵魂投射出的基于他自己的某种内在感受的精神信息被另一个个体灵魂接收到时,由于人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存在着事实上的“感受通讯协议”,接收到信息的人会体验到与信息投射者相似的内在感受。如果信息接收者对来自投射者的灵魂片段(信息)不仅不排斥,而是“感同身受”的加以认同,那就意味着这一个灵魂片段实现了在不同个体灵魂之间的复制。

当灵魂的这种跨主体复制成为可能后,觉醒的灵魂就在不断的寻找新的载体,寻找从本体中投射出去的新方法,逐渐的他们发现了间接的灵魂投射方式,那就是“文化符号”。

因为既然人类灵魂之间的传播与复制是个体间借助对符合人类个体间“感受通讯协议”的信息的编码译码来完成的,那么这个信息未必一定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发出的,只要将一些符号加入这个群体间的“感受通讯协议”,那么这些符号就能起到唤起个体内在感受的作用,见物如见人。

文化符号的出现使灵魂的存在不再完全依赖于生物体,人类灵魂找到了生命更为长久,扩散更为广泛的载体——文化符号。这是人类灵魂存在方式的一次质的飞跃。

由于个体灵魂的部分信息可以借助文化符号这种中介实现不依赖生物体的存在和复制,使得人类的一些灵魂片段——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实现了超越个体生命限制的长期存在,因而得以不断积累并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人类的文化由此诞生。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文化是灵魂信息的载体,但只有被当世的人认同的符号才是文化。换言之,承载于文化符号之内的灵魂信息与当世的个体灵魂之间要有相同的“感受通讯协议”,一旦这个解释灵魂信息的协议遗失,文化符号对于当世的人来讲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任何文化符号不与个人的内在感受相连接它就不是文化,而只是符号和噪音。只有能激发人的内在感受,使人能够得到感性的“体悟”和理性的“理解”的符号,才是文化,才会被人认同后内化为人内在灵魂的一部分,才会对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

所以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现象,一种灵魂的表达,它更是个体灵魂基于感受中介对文化所携带灵魂的领悟、理解和认同。文化从来不仅仅是外在的文化符号,文化是被众多在世的个体灵魂的认同所承载的。没有个体灵魂的认同,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文化所携带的集体灵魂就会消散,文化所塑造的文明就会断绝。

相关文章

  • 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何以可能

    由于人具有觉醒的自我意识,实现了觉醒的灵魂与本体灵魂的剥离,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人的灵魂从本体灵魂中向外投射成为可...

  • 陈先达: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制度化

    文/陈先达 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不同。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文化内部的源与流、继承与创新关系;文化传播是本土文化与外...

  • 【孟母堂】孟母文化

    孟母文化传承发起需要我真正的行动,我愿用自己的生命为力量传播孟母文化, “不为无用之事 何以遣有涯之生 三十年饮冰...

  • 2020-03-20 (笔记3)

    (三)教育与文化: 重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传递和保存(传承)、传播和交流(空间)、选择和提升(选取:取其精...

  • 传播与传承

    还记得当年《泉州味道》这套书出版的时候,我到处买不到,同部门的好同事送我一套,喜欢得不得了。书里面的老巷子、...

  • 走进徽博,文化传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徽州文化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传承和继承徽州文化,促进徽州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增进大家之间...

  • 献给孩子的本草书

    「本草博物」以“传承本草文化,弘扬博物精神”为愿景,将东方“本草学”与西方“博物学”相融合,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

  • “孔孟之乡优秀家祠与家训”颁奖典礼举行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6月...

  • 也说[道统中国文化](二)

    也说[道统中国文化](二) ——简说道文化之当代传播 道统,含有源头、骨干、支脉、体系、传承、发展、创新、传播等之...

  • 2018-03-19

    E时代企业导师严兆海:开启教育慈善新模式 严兆海老师认为教育的使命在于传承知识,传承文化,传承精神,传承智慧,传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何以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xx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