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曾经被我前一两代人奉为人生最重要的读本,激励他们不断的改造自己和自己的生活。这种苦难文学,大概率是作者自己的一种人生态度。但这恰恰投和了广广大民众的内心世界,平凡的人,一生都在为某个目标而努力着,这种精神过多的是渲染一种悲壮色彩,一种献身精神。
从创作的内容来看,主体就是讲述人在时代中,在社会中,不得不面对困境,而作者给出面对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迎难而上。这样的牺牲精神,曾经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农村青年。从书里,得到一种象征性的东西,这东西也叫做精神食粮。
从创作的艺术上看,路遥的创作基本上是单线条的,无论是生和死,都大抵逃不过命运总体的安排。这样一种创作艺术,很难把一个个具体的人,刻画的复杂而是过于扁平。总体就是一种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断努力这样一种单线条。在我看来,充其量就是一本立志的心灵鸡汤。但它符合大众的需求,大众的审美。
从对人性的理解上,路遥对人的把握停留在要努力,要克服困难,要直面生活。而没有把一个真正的人写的具体而生动。英雄人物不仅仅需要这样一种无畏的精神,同时他还需要很多东西指引。这指引并不仅仅是贫富之间的博弈,并不仅仅光靠读几本书来告诫。
人性的东西,是小说的高级武器。人物不仅仅是符号,是工具,而是一种可以过目不忘的灵魂。
它属于热烈,属于真实,也属于人类所特有的东西。但在路遥的作品里,能读到的只是一些大线条的人物刻画。如果人就如此简单,如果事情都如此看似波澜不惊的发展,而没有真正的完整的人出现。那只能说明,人是被成为作者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成为一种成为人之真正为人的各种存在可能只能说创作的力量,仅仅来自于一种简单并不复杂的复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