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参加“教育行走•一起写吧”?
当今天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本来应该的事吗?今年的“一起写吧”开始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犹豫,它于我好像成了像呼吸一样的平常,只是根据小尘老师的提示,换了一个打卡的地方。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一起写吧”这么多年的引领,让我不再惧怕写。无论水平怎样,我敢于将它们示人,这是不是可以算作是揭开遮掩在心灵上“口罩”的第一步呢?
几年前,小尘老师发起“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的活动,坚持三百天。要知道那时的我做事三分钟热度都没有,基本上属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类型。那时我也想过要突破自己,可是没有方向;我想要让浅薄的自己有思想一些,但没有方法。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改变自己的机会,因为有外力的推动和督促。像我这样“躺平”惯了的中年老阿姨,仅凭自己的“毅力”是不可能实现对自己的改变。
“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教育行走的理念言犹在耳。
“我也想参加。”我这样对自己说。
“恐怕不行吧,又不是一天两天,别人不清楚,你自己还不清楚自己。”另一个自己的声音响起。
“那就做为一名编外人士偷偷的跟着写,不打卡,就像在场外跟着跑一样。”我这样决定。可是我错了,我这样做其实是潜意识地给自己找退路,即使半途而废也没有别人知道。果然没两天我就没动力了,撤了。
看到已经起跑的老师们争先恐后的按时打卡,我又开启了羡慕的模式,不进入圈内,永远“徒有羡鱼情”。鼓足勇气,在什么都没想的情况下发了一条信息给小尘老师,不一会小尘老师九给我发来了我的挑战编号—55。盯着这个于我来说神圣的数字,很亲切。我们总是喜欢给数字定义,这个数字又有什么特别吗?我忍不住百度了一下。
度娘给了一个激励我的答案: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神秘文化中,数字55被视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好运、财富和成功。它还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预兆,预示着重要的变化或转折点的到来。它代表两个人之间非常稳定的关系,相互依赖、信任,并愿意为对方付出。这种爱情状态建立在长时间相处的基础上,表现为双方兴奋、热情、投入,相互追求、呵护、关注对方,情感非常强烈。
太好了,原来冥冥之中我与“一起写吧”有着不解之缘。每当自己想要懈怠的时候,这些还真起到了激励作用。当第一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小尘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信息,鼓励我还有几篇就成功了,不要放弃。最终,在小尘老师还有同行伙伴的提拽和引领下,我跌跌撞撞掐点挑战成功。
有了这次的经历,后面从容了很多。直到今天,这个挑战于我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
我写故我思
挑战开始不久,阻挡在我面前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材料。常常一天快结束了,还不知道写什么,好多时候都是为了赶在晚上12:00之前打卡,拼凑了五百字。这样的教训多了,为了每天比较顺利一点完成当天的任务,我会让自己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生活。那些以前常被忽视的生活场景慢慢也会被我的眼睛看见。
“用输出倒逼输入”。诚哉,斯言!
每天要完成的打卡在那里等着你的输出,它不仅倒逼着你去“看见”,还要倒逼着你去思考,再浅薄的思考也是思考。逐渐地发现写作这件事并不是靠“灵感”这个东西,灵感并不是持续性的,它只是偶然性的,它的作用是锦上添花。所以写作靠的还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并形成认知。
另外,写作的时候除了不知道写什么之外,还有一个囧境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常常会词穷。原因就是肚子里的东西太少了。都说你要输出得有十倍的输入,于是为了自己能够知晓一些怎么写的技能,为了自己的思考能深一点,透一点,只有逼着自去读书。没想到读书和写作这两件事让我在其它低级娱乐上的时间大大减少,也减少了很多的情绪内耗。因为我每天有事可做。
阅读写作是一体两面的事情,写作是搭建文字结构,阅读是深入理解和结构文章。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在《方法论》里提出过一个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简单来说就是,我在思考,就说明我存在着。多去思考生活、工作、处世中的事情,并把它记下来,并把有些正能量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会让自己不断变化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写作,会让你的每一天都有记录,这都是你曾经存在的见证。写作,让每一天都有记忆。一个人能留存世间的东西除了自己的子女,就是自己的文字了。晓霞院长在教育行走现场这样说:用写作来记录我看自己和看世界的方式。 也许写下来的文字还很稚嫩,没有什么章法,但没关系。有人说写作领域和说脱口秀一样,只要你自己不感觉尴尬,尴尬的是别人。写得好与不好没关系,唯一重要的是在写作的时候,自己是真的能静下来去追寻自己内心的方向——我思故我在。写作不仅可以让自己保持持续创作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自己每天保持一个思考的状态。
于是“动手写,动脑想”就成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周国平曾说:“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独行快,众行远
写作是一件孤独的事,像我这样毅力不够的人来说,更是行走得步履维艰。加入“一起写吧”,有了这个场域赋予的能量,与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走得就轻松多了。每天群里的接龙打卡就是前行路上无声的吆喝。“赶上啊,别掉队啦”。就这样,在团队中,不知不觉地自我成长了。
当然,既然再一次加入挑战,也希望自己能在以前的基础之上有更明确一点的主题。
好吧,不管三七二十一,继续先完成,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