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打破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如何打破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作者: 明天就去 | 来源:发表于2018-05-23 16:19 被阅读1684次

    我从来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

    不管我多么努力,

    父母老师等身边的人都总是否定我,

    然后导致我开始不断的否定自己,

    以至于现在不过的憎恶痛恨自己,

    每一天都在压抑自己,

    每次想起那些痛苦的回忆浑身都充满着难>以言喻的痛,

    以至于就开始自残,

    每当痛苦来临都是以自残的方式压抑,

    为了不让我自杀,

    我每天都要劝自己,

    每天都活在这种恶性循环中。

    写在前面的话

    记得在你小的时候,当你兴高采烈地把自己90分的数学考卷拿回家的时候,你得到的不是父母的表扬,相反地,你会被他们质问那丢掉的10分去哪里了。

    还记得那一次,你考试拿到了全班第一。但回到家后你得到的「奖励」,不过是父母一句冷冷地「这是你应该做的」。

    自此以后,你发现每当你考试失败的时候,等待你的除了是愤怒至极的惩罚以外,还有就是父母那双令你感到窒息的,失望至极的眼神。

    即便你偶尔的好成绩,迎来的也不过是父母「嘱咐」——骄傲什么,你别忘了之前失败的教训。

    久而久之,当你长大成人以后,那个你曾经最想摆脱的严厉的父母,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成了你自己。

    于是,无论有没有父母的批评,你都会自己批评;无论有没有父母的否定,你都会自我否定;当你取得任何成绩时,你不会感到有太多的高兴;可当你受到批评与指责时,你感到自己就是那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最终,你陷入到自我否定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只是,这样的恶性循环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1

    在脑科学(neuroscience)的众多研究结果中发现,在人脑中位于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地方,有一个长得很像杏仁的物体——杏仁核(Amygdaloid)。

    别看杏仁核的体积不大,但是它对于人们的情绪,尤其是恐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从我们一出生开始,这个杏仁核就已经完全发育成熟了。

    不难想象,人类之所以能从远古时代历经千辛万苦,从一个个险象环生中幸存,并最终得以一代代延续下来,一定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而这个原因与杏仁核——知晓什么是危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懂得害怕。

    这也不难怪「害怕」会是那么一个强有力的武器。而父母在很多时候,常常扮演着那个让我们感到有「害怕」的角色。

    通过父母的「威胁」教育,我们慢慢学会了什么是能够做,什么是不能做。

    2

    究竟「恐惧」的力量有多大呢?

    曾经有一位脑神经专家给一个失忆的病人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这个病人由于经历了严重的脑损伤,所以即便她能够有正常的推理能力和一般基本的技能,可是她的大脑却无法形成新记忆。

    也就是说,她的记忆就像是金鱼的记忆一样,发生的任何事情在短短几分钟以后,她便忘得一干二净。

    在某一次的就诊结束后,这位医生将一枚图钉偷偷藏在自己的手中。在告别时,医生将那只藏有图钉的手伸向女病人。

    尽管女病人并不知道医生这样做的用意,可她却很明显地感到自己被那枚图钉「吓着」了。

    对于那位病人来说,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扎,实在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但好在她只有几分钟的记忆。

    然而有趣的事情,在这位女病人的下一次复诊中发生了。

    当那位医生伸手表示要与她握手时,她却把自己的手藏在身后,怎么也不肯伸出来。

    尽管说,这位女病人不记得此前发生的任何事,也无法向医生解释自己为何有这个举动,可她觉得自己就是应该拒绝与医生握手。

    很明显,那位女病人即便有失忆症,但她的杏仁核却在下意识中告诉她——与医生握手是件危险的事。

    3

    不过,拥有杏仁核并不是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之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动物,在它们的脑子里也有着杏仁核这个结构。

    毕竟,生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懂得避开危险。

    只是,我们人类之所以是被誉为是高级动物,并非是因为杏仁核,而是因为我们拥有体积与面积较大的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而这个大脑皮质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关于生存技能、逻辑思考、语言系统、拥有学习能力以及克服恐惧等等的功能。

    这也就是说,即便我们曾经有过被父母或是身边人不断否定的经历,即使我们也习惯性的否定自己、厌恶自己,就像是那些由于被不断电击而学会了无助的狗(learned helplessness),但我们还是有改变的能力。

    4

    究竟如何打破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对那些常常会出现负面情绪的人给予了一个帮助他或她们转变负面想法的「ABCDE方法」。

    其中,

    不好的事件——A(adversity)

    自己的念想——B(belief)

    念想的后果——C(consequence)

    自己的反驳——D(disputation)

    受到的激发——E(energization)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不仅可以去打破自我厌恶的「死循环」,而且我们可以慢慢学会如何树立对自己的信心。

    最后,我借着开篇那位读者的留言,讲述一下「ABCDE方法」的具体操作:

    不好的事件:

    我又一次莫名地讨厌起自己。这一次的我又用刀划伤了自己的大腿。拿起刀的时候,我满脑子想起的都是自己从小到大被自己父母的否定。身上的伤口算什么?最疼的是我那颗千疮百孔、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心。

    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父母看到的都是我的缺点,为什么学校的老师、同学都认为我是个讨厌鬼?

    凭什么我就应该被忽略?

    为什么我的努力不会得到一丝的肯定?我是不是永远就是那个多余的人?

    我是不是应该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念想的后果:

    我看不起自己!我痛恨自己!我应该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自己的反驳:

    可是,我为什么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他们不在乎我,明明是他们的错,我为什么要惩罚自己?

    难道我真的不值得存活在这个世上吗?我为什么要让那些不愿意给予我认可的人得逞?

    我为什么要活在他们的阴影当中?

    虽然我没有他们的肯定,可即便我讨厌自己,哪怕我自残,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我还活着!

    是的,我还活着!我还坚强、勇敢的活着!那些人不知道有什么关系,至少我自己知道!

    是的,我知道!

    自己的激发:

    或许我不应该对自己那么严厉。更重要的是,我不要再去向那些原本就会带给我伤害的人,祈求他们的肯定!

    我已经很努力,很勇敢,很坚强了,我依然还活着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今往后,我应该学习的是对自己的肯定,学会自己奖励自己的每一次进步!

    作者:黑岛上的猫客

    写在后面的话

    改变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绝非容易的事。我们大可以选择让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继续对我们肆无忌惮地伤害,但我们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伤害「Say No」。

    当我们内心足够强大时,那些曾经或是现在仍看不起我们的人就失去了伤害我们的能力。

    当我们足够自爱时,无论有没有人来爱我们,我们都会爱惜自己。因为我们内心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最值得被爱的人。

    -----至我的不自信女朋友,希望你越来越优秀,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打破自我厌恶的「死循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gr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