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水木诗社寒泉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水木诗社寒泉

作者: 水木心艺 | 来源:发表于2023-03-29 09:42 被阅读0次

    小知识(49)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1、2)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小知识(49)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3、4)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小知识(50)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5、6)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小知识(51)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7、8)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送别地的代名词。 出处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举例: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8、芳草

    芳草在古代一般有三种喻义:

    1、用来比喻美德。例如《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2、用来比喻离恨。例如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3、用来比喻女子。例如《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


    小知识(52)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11、12)

    11.梅花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2.松柏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小知识(53)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13、14)

    13.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小知识(54)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15、16)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代表惆怅。

    含义 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出处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含义 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联系了起来。

    出处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举例 《古诗十九首》之七

    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诗歌常见意象,猿啼——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知识(55)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17、18)

    17.关山关塞山河

    关山,指关塞山河,也指遥远的地方,诗人往往借此来发愁苦悲凄之情。该意象在唐宋诗词中如: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一句写出了自己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此句通过冰雪来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⒅,不知今夕何夕。

    18.羌笛

    羌笛相传其发明者为秦以前居住于西北高原之游牧羌人。

    羌笛,羌人称之“切勒”最早的羌笛是以鹰翅骨或细铜管制成。现所见羌笛为6声阶双管竖笛。羌笛于古时即为诗人墨客注目。

    唐朝诗人储光曦《明妃曲》:

    西行陇上泣胡天,南向云中指渭川。

    毳幕夜来时宛转,何由得似汉王边。

    胡王知妾不胜悲,乐府皆传汉国辞。

    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

    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殿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彩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

    若为别得横桥路,莫隐宫中玉树花。

    中道:“虏骑双双引宝车,羌笛两两奏胡笳”。

    王之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小知识(56)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19、20)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小知识(57)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21、22)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小知识(58)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23、24)

    23、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小知识(59)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25、26)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小知识(60)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27、28)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小知识(61)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29、30)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孔方兄”是钱的别称。《晋书·鲁褒传》:“元康之后,纲纪大坏。褒伤时之贪鄙,乃隐姓名而著《钱神论》,曰: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园,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变体有“孔兄”、“方兄”。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元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宋、李清照《感怀》:寒窗败几元书史,公路可怜合至此。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宋、杨万里《食鹤鸽》:“方兄百辈买一只”。

    元、曹伯启《戏赠曹莺举》:孔兄正羞涩,赵趁色蔽风。


    小知识(62)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31、32)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水木诗社寒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hf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