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读书会复盘
时间:2019.06.15 10:00-11:30
地点:深圳湾体育中心
【内容简介1】
《和爸爸一起读书》以阅读为主轴,从回忆小时候与父亲共读开始,讲述了这对父女一生的阅读之旅。
小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和爸爸都会读一本书。随着年纪渐长,阅读的主题在变化,我和爸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可是,那个软软的沙发一直陪伴着我们,我和爸爸的阅读也从未停止。后来,我成为了母亲,也和孩子们挤在那个软软的老沙发里,重温那些陪我走过童年的书。
全书飘漫着温暖气息,与亲人共处时,与自己共处时,与想象共处时,因为书的存在,才成就这样的美好时光。
【作者简介1】
著:理查德·乔根森(Richard Jorgensen)
牧师,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与本书绘者瓦伦·汉森从大学起就是好友,《和爸爸一起读书》是他俩合作的第一本书。
理查德有两个女儿,《和爸爸一起读书》出版时,大女儿23岁,小女儿17岁。她们都是在爸爸的读书声中长大的,他和她们一起读J.R.R.托尔金、C.S.路易斯,还有玛德琳·恩格尔,发现了幻想小说的神奇世界。。
绘:瓦伦·汉森(Warren Hanson)
【内容简介2】
《我爸爸》是可以说是作者对所有父亲的献礼,然而就安东尼·布朗的生平看来,这本图画书也有着纪念自己父亲的意味。在他眼中高大强壮的父亲,却在安东尼·布朗十七岁那年因病突发过世,使他深受打击,经过多年才走出阴霾。安东尼·布朗表示《我爸爸》里面爸爸身上的黄褐色格子睡袍、睡衣和鞋都是自己父亲的衣物。而睡袍上的格子图案不仅出现在爸爸身上,甚至还出现在扉页和土司上面。也许,在安东尼·布朗的眼里,父亲的身影无所不在吧!
【作者简介2】
安东尼·布朗,
英国绘本大师,超现实主义画家,曾获国际安徒生画家奖、格林纳威大奖等,作品先后被译成十四种文字出版,代表作是《大猩猩》、《隧道》、《动物园的一天》以及《我爸爸》和《我妈妈》。
【活动方案】
策划思路:
两本书,都带着浓浓的父子(女)之情,刚好一本是爸爸和女儿,另一本是和儿子。但两本书都不是故事性特别强的类型,面对3-6的孩子,如何兼顾情感与趣味性,需要重点考量。
《和爸爸一起读书》走的是温情路线,里面有一些情节和用语,其实偏成年化。相对来说,这本书更容易打动有足够人生经历的成年人,而低龄的小朋友,可能会略难体会。为了烘托氛围,配上背景音乐。第一反应想到经典的萨克斯风《回家》,后来重听又觉得似乎这首曲子和书的内容一样,更符合成年人的感觉。最终改用了班得瑞的《童年》。
《我爸爸》虽然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但安东尼·布朗的超现实主义画风,有很多趣味性十足的设计,也有很多可发掘的细节。
综合考虑,决定把讲述和互动的重点放在《我爸爸》,而《和爸爸一起读书》采用直述全文的方式,以免破坏故事的连贯性。
两个故事的先后顺序,考虑《和爸爸一起读书》到底是放在后面做升华情感,还是放到前面冷启动,经过一番斟酌,最终决定把《和爸爸一起读书》放在前面。趁着开场孩子们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先讲这个可能不那么容易吸引他们的故事。
《我爸爸》采取读图+互动的策略,通过画面当中特殊的细节来调动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根据书中的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扩展的内容。安东尼·布朗一些其它的作品封面作为推荐阅读的材料,选取三大男高音、弗拉明戈舞的演出片断和图片跟书中画面作对比。
最后的延伸活动让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爸爸,也让爸爸画孩子。
流程:
1. 故事讲述
a) 导入:明天是父亲节,大家聊一聊平时有没有收过爸爸送的礼物。
b) 故事讲述
i. 《和爸爸一起读书》
1) 由礼物话题引入
2) 尽量注意气氛烘托,节奏,配乐,情感。
ii. 《我爸爸》
1) 封面观察,建立书和孩子生活经验的联接。
2) 读图+提问互动,引导孩子对细节观察,以及作图原因的推理。
2. 延伸活动:画出心中的爸爸/孩子
准备材料:
1. 现场设备(PPT播放设备),PPT(音频、视频素材)
2. A4纸、彩笔
【活动记录与总结】
活动开始前试设备,播放音、视频有问题,意味着背景音乐没了,扩展的视频也没了。还好不是影响特别大。
现场人数不是很多,娃大都3-6岁的样子。基本符合预期的孩子状况。
开场先从明天是什么日子,聊到了爸爸身上。有小朋友说会送一副画给爸爸,那平时爸爸有没有给我们送过什么礼物呢?回答不出意料,有玩具、乐高、泰迪熊……。
那爸爸送的礼物陪你最久的有多久呢?小朋友表示可以玩很多年,哈哈。那有没有什么礼物是可以陪你一辈子的呢?有一个小朋友在爸爸的提示下说:知识。真是一个不错的答案。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故事,就是作者的爸爸送给她的一件陪伴她一生的礼物。
《和爸爸一起读书》,小朋友们平时有没有听爸爸给你讲故事呢?有部分是有的,还有一个小朋友说爸爸经常不在家。如果没有的话,或者我们回去给爸爸讲一个吧。那有讲过的,爸爸给你讲故事的感觉像什么呢?有个小朋友说,像打人的感觉,哈哈,这是什么样的讲故事技能。说到感觉像什么,似乎有些抽象,我又提示比如说,像吃什么东西的感觉呢?有个小朋友说像吃香蕉的感觉,嗯,香蕉软软的,很舒服的感觉,有点意思。另一个小朋友也觉得像吃香蕉。你喜欢吃香蕉吗?喜欢!那就对了,看来你也喜欢爸爸给你讲故事。还有一个说像吃苹果。看来爸爸讲故事确实是一种甜蜜的感觉。
正式开讲,按计划直接读了一遍。果然还是比较对大人的味口,年龄小的几个没有特别进入状态。
还是《我爸爸》会更符合孩子的兴趣。先看封面,爸爸在做什么呢?在做鬼脸。
那平时爸爸有没有给你们做过鬼脸啊?出人意料的是,竟然大多数孩子都说爸爸没有做过。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呀,窃以为做鬼脸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爸爸的标配啊。看来,谁都缺一个偶尔不正经的老爸呀。小朋友们倒是鬼脸做得很出彩,于是很认真的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今天晚上回家一定要教会老爸做鬼脸。有几个很兴奋的认领了这个光荣的任务,还有一个小朋友似乎有些小害羞,哈哈。
介绍作者和其它推荐作品的时候,小朋友纷纷表示看过其中的一些书。对了,安东尼·布朗出过很多优秀的作品,而且他很喜欢在书里面跟大家捉迷藏,等会儿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吧。
前环衬黄色格子布是什么呢?有人说窗帘,有人说是睡衣。怎么发现的呢?因为封面上爸爸穿的睡衣就是这样的。这个联接做得不错哟。
咦?怎么面包也是黄色格子的?看来这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小朋友还是找到了线索,这块面包肯定是爸爸烤的。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吃早餐这个画面,配上开场的文字,不要太温暖。小朋友是怎么发现这是早上的呢?墙上有画太阳。爸爸的这个衣服是什么颜色的?黄色!那黄色像什么的颜色呢?有人说柠檬,有人说太阳……。嗯,那太阳晒在身上是什么感觉呢?很温暖!太棒了,爸爸抱着我们的感觉也很温暖。
爸爸什么都不怕。这只大野狼是哪个故事里跑出来的呀?眼尖的小朋友先发现了三只小猪,后来又发现了小红帽。看来这只大野狼是从这两个故事里跑出来的。平时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是谁保护我们呀?爸爸!看来小朋友们的爸爸也很棒。大野狼夹着尾巴逃跑了。
就这样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小朋友寻找其中的细节乐此不疲。走绳索时头上的皇冠,房顶的小猫烟囱,袜子上藏着的小太阳,连最后睡衣上藏着的小太阳都没有放过。足球场景中远处的4棵树,远看被孩子们认成水果。除了足球,其它的成了芒果、橙子和百香果,后来有个大哥哥凑近仔细看,终于还原了网球、棒球和橄榄球。但无论爸爸是变成马、鱼、还是猫头鹰。大家都很肯定的认出那是爸爸。为什么呢?小朋友说因为他穿的那件衣服就是爸爸的睡衣。
出人意料的地方也有,爸爸化身为马的时候,我问大家家里谁吃得最多,没想到竟然有答案是姥爷,哈哈,妈妈回去肯定转告姥爷了。
本以为安东尼·布朗说爸爸像房子一样大就很厉害了,没想到有小朋友说自家爸比身高50米。这位泰坦族的小朋友,一会儿留下交个朋友吧。
跳舞的画面被质疑为什么爸爸比前面的女演员还要矮?看来爸爸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啊。不过这个问题抛给现场的小朋友回答吧。没想到真有惊喜,一个小男生很淡定的说,因为爸爸在后面,近大远小。太厉害了,让我想起上次那个跟我说男女区别在x和y的幼儿园小朋友。
故事讲完之后的延伸,小朋友介绍和爸爸一起做过的事,没有把握好。于是切入到最后的画画环节。现场只有一位爸爸,所以也就没有邀请家长来画孩子了,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吧。提醒大家可以画和爸爸一起做过的事情,或者想和爸爸一起做的事情,想一想爸爸的样子。最后小朋友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场地方还准备了一些应节的标语牌供大家拍照,很贴心。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父亲温暖的陪伴。
总的来说,全场效果还算好。开放的场地,年龄偏小的孩子,没有出现车祸现场的灾难事件。反思几个不足的地方:
一是开场的氛围营造做得不够,没有在让孩子进入足够的父子情感链接就开始了第一个故事,加上原本搭配的背景音乐播放不出来。这个故事里上高中、大学那一段,明显看到有孩子已经有些坐不住了。里面提到的高中生活出现的男生、一堆知名作家的名字、圣经的篇章,这些都是无法和孩子产生链接的。应该在讲述的时候大胆的舍弃或调整。不过现场大人的反应看起来还是很有感触,勉强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二是和爸爸一起做过的事情,没有很好的引导。原本应该是一个让大家锻炼表达、勾起回忆的过程。顺便为后面的画画做准备。应该再多准备一些示范,引导孩子讲出来。现场的时候看有些孩子感觉不太坐得住的样子,快速切换到了后面的画画环节,没有达到设想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