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是对生活质量的投资
文/石岩磊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e69637e083f99dd8.jpg)
我最近才知道每个人都可以在《今日头条》上发表文章,但想成为“美文领域创作者”需要认证,其中一项要求是得在30天的考核期内完成对4个问题的优质回答,并通过专家的审查。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有时候钱花了不是真的花了,而是换成另外一种形式陪你。这句话有逻辑漏洞吗?”我试着做以下解答:
这句话不能简单地用符合不符合逻辑来解释,因为它更多的是在阐释一种生活态度。钱币自从诞生之日起,便迅速替代了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换方式,使得人们的劳动有了可资衡量的统一标准,从而让交流更便捷更公平,但它也慢慢地成为大家竞相追逐的猎物,甚至赚钱成了一部分人唯一的生存目的。
他们秉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理念,千方百计地捞金夺银,有时寡廉鲜耻,有时冒天下之大不韪。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逐利不是资本的专利,应该是大部分人骨子里的信条。
在挖空心思挣钱的同时,也有人惜金如命,出现了一批如夏洛克、葛朗台式的世界级守财奴,中国也有类似的吝啬鬼。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讲到:严监生临死前苟延残喘不肯咽气,瞪着眼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解其意,只有他的小老婆赵氏明白他的心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果然灯灭人走。
这虽是作家的杜撰,但肯定有原型的身影,我们在嘲笑他们的愚行时,大概自身也或多或少有相似的习惯吧。累死累活拼命挣来的钱,最后为了恢复身体健康都交给了医院;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一辈子,积攒下的财富让儿孙一夜挥霍殆尽。钱到底是什么?很值得我们深思。虽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它总归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手段,而非生活的终极目标。
金钱恰似装珍珠的精美盒子,再漂亮也只是个容器,如果一味地把玩欣赏它而将珍珠弃之一旁,不就成了“买椟还珠”的笑话吗?钱其实是不会消失的,它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过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着:下馆子吃饭,支付了人民币,但你享受了美食;给女朋友买了999朵玫瑰,消耗了半个月工资,可两人的感情却深入了;为好友无偿垫资度过难关,虽然经济上不划算,可让别的朋友看到了你的仗义。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不会有毫无意义的给予,所有的努力终会得到报偿,所有的付出最终能收获笑脸。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许就会释然了,钱不用便永远是压在箱底的纸,是记在银行里的数字,唯有消费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或嗅到饭菜馨香,或望见悦目之享,或飘飞心头梦想,在愉悦中体验做钱财主人的酣畅。也可以这样理解,花钱并不仅仅是消费,更多是对生活质量的投资,投在了健康上,投在了情感上,投在了憧憬上,如此,未来才会更加绚烂,人生也将变得愈加丰富多彩。
2019.7.8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ee7864fa3bac5e3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582831/03d54a82aff413c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