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学(黑光)
内容摘要:老子以世人易于接受的因果还原论形式,通过惟妙惟肖的表达,给世人描绘了一幅基于生殖、分形原理的宇宙生成图,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宇宙的来源,满足了人们对于宇宙来源的好奇心。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组虚拟的因果关系链表达,老子用自然数一、二、三指代这组因果链上的真实概念物及性质,巧妙地规避了世人对道与万物逻辑关系的追问,成功地把道与万物关联起来,从而使得他的道生万物论得以流传至今。
<一>、关于世界来源的解释
世界的来源是人人都好奇的一个形而上问题,人类三大知识体系宗教、哲学、科学都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1.1、宗教的解释
几乎所有的有神论宗教都有造物主神创世的传说,比较有名的有上帝创世论(圣经)、真主创世论(古兰经),这两大宗教都认为世界是由他们各自信仰的造物主神创立的。
三大教之一的佛教对于世界来源的解释是无神论主义的,佛教认为宇宙中的时空物都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认为世界并没有时间上起点及终点。
1.2、哲学的解释
哲学对于世界来源的解释最丰富,解释面的大小、解释的角度也多种多样。在哲学语境中,“世界”与“存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所指是相同的(系不同语境用词。世界和存在都指“人类意识的全部对象”)。人类意识的全部对象概括来说,不外乎精神类的、物质类的、时空这三方面内容,哲学对于世界来源的解释也不外乎这三大方面。
解释万物来源的有老子的道生万物论、泰勒斯的水本原论等;解释物质构成及来源的有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气本原论、以太论等;解释精神本体性的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论、柏拉图的理念论、叔本华的意志论等。
1.3、科学的解释
物理学科学认为宇宙是由时空物浑然一体的“奇点”爆炸形成的。
<二>、解释世界来源的两种方法论分析比较
2.1、物质的来源是解释世界来源问题的前提
人类意识的全部内容中,作为精神意识对立面的”物质”,是所有存在内容的基础,物质既是精神本体的绝对载体(脱离开物质的精神的不存在的,解释精神现象的产生,必然要从物质的来源解释开始),也是时间和空间能被精神主体反映的前提,所以,揭示了物质的产生来源,一定程度上也等于解释了世界的来源(所以唯物论倍受推崇),认识上,要回答世界来源这个问题,必然要从解释物质的来源开始。
2.2、解释物质来源有两种方法论模式
宗教、哲学、科学对于物质来源的解释从方法论上可概括为构成论的解释和生成论的解释两大类。
构成论对物质来源的解释是以单子、基质为逻辑起点展开的(“单子”即各种级别的物质整体,如弦子、原子、质子等;“基质”指包括粒子性、波性在内的所有物质的共性),如弦论和原子论、化学元素论、气本原论和以太论、阴阳五行论等,构成论都是逻辑还原论。
构成论文本的逻辑展开方向是”单子、基质→万物”,单子、基质是构成论文本的逻辑起点,至于单子是怎么来的,基质是怎么产生的,构成论并不作前溯追问,构成论只探讨单子、基质会进一步构成什么。
生成论对物质来源的解释是以“文本第一因”为逻辑起点展开的(“文本第一因”即文本中的逻辑起点概念,如“上帝”、“道”),生成论都是因果还原论,譬如道生万物论、奇点爆炸论、造物主神创世论等。
生成论文本的逻辑展开方向是”文本第一因→万物”。“文本第一因”是生成论文本的逻辑起点,生成论只给出文本第一因,并不前溯追问文本第一因的来源,譬如,道论并不交代或追问道从哪来,奇点大爆炸论并不交代或追问奇点从哪来,神创世界论并不交代或追问造物主神从哪来,生成论只讨论“道”、“奇点”、“造物主”出现之后的情形。
<三>构成论、生成论的认识论原理
不论是以空间为逻辑线展开的构成论(小→大),还是以时间为逻辑线展开的生成论(过去→现在),总体上都是还原论模式的。
3·1构成论的认识论原理解析
构成论都是逻辑还原论。构成论文本解释物质来源的步骤可描述为:先由若干个单称肯定判断推导出一个全称肯定判断(自下而上归纳。譬如”甲物含有基质j,乙物也含有基质j,丙物也含有基质j得出一个全称判断:所有物体中都含有基质j”),反过来再由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自上而下还原解释各种具体物质的构成(自上而下还原。譬如”甲物含有基质j,所以它可以燃烧”)。
构成论只是一种方法论形式,它本身无所谓优劣真假,但是具体的构成论文本是有优劣真假的。判断一个构成论文本表达的全称肯定命题是真是假、是对是错,可通过还原演绎法验证。如果该文本主张的全称肯定命题能被普遍验证(即这个全称肯定命题能被所有考察者验证认可),这个全称命题就是真的,这部构成论就是正确的。如果不能被普遍验证或出现反例,这个全称命题判断即为假。譬如,上文引例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论,就是一部验证为真的构成论。原子论认为:“物质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这里的物质只能作可见物理解,古希腊那时的物体只能指可见物),我们现代人通过对这个全称肯定命题的考察,发现所有的可见物质体中确实都充满了原子,说明原子论真实地反映了物质的内部构成,原子论是真的。而我国张载的气本原论主张的全称肯定命题”万物都是气”就不能为真,因为人们不能从任何物体中观察到“气”(“气”是一种基质还是一种单子,张载并没交代,人们根本无法找到物体中的气在哪,无法确认气有哪些理化性状)。
3.2、生成论的认识论原理解析
生成论都是因果还原论。人类通过概念表达的“因果”,是人类对存在与变化有关联性的一系列事物在时间线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所作的编排与陈述。判断两个事物是否有因果关系可从两个方面考察。一是看二者先后出现的次序是否是大概率、有规律;二是看这种大概率联系是否能被多个体在多种条件下普遍观察到。如果两个疑似因果关系事物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二者就有因果联系(是因果关系)。
一个具体的生成论文本给出的因果链条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可以通过事实关系逆推还原检验的。由最末端的“果”(概念物或现象)开始,逐步向前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回到起点概念(文本第一因),说明该生成论给出的因果链条不成立,如果能够还原回文本的起点概念,说明该生成论给出的因果链接是真实的,说明该生成论中给出的文本第一因可以解释因果链条上各事物的生成来源。
譬如,在“a→b、c”,“c→d、e、f”,“f→w”三组因果链条中(符号“→”是因果方向指示号,“→”左侧的字母为因,右侧的为果),从表达形式上看,最后一组中的f与前面两组因果链有逻辑衔接关系(a→c→f→w)。但是显然,这只是形式上的因果关系,w与a是否是真因果关系,还得要通过a和w所指代的事物关系来验证(a与w都是指代符号)。
假如我们把a用“祖母”填充,b和c分别用“姑姑”和“爸爸”填充,d、e、f分别用“我”、“哥哥”、“姐姐”填充,w用“外甥”填充,我们由这个链条的末端外甥开始反推,会发现由末端“外甥w”到出发点“祖母a”各个环节都是真实的因果关系,可得出“祖母(a,因)→爸爸(c,果因)→姐姐(f,果因)→外甥(w,果)”这样一组真实的因果链(“爸爸”相对于“祖母”来说是果,但相对于“姐姐”来说是因,“因果”指概念事物具有因和果双重性质)
这个基于生殖分形原理的因果关系链可以这么解读:祖母(a)生了姑姑(b)和爸爸(c)两人;爸爸(c)生了我(d)、哥哥(e)、姐姐(f)三人;姐姐(f)生了外甥(w)。
由以上给出的三组因果关系链可得出结论一:祖母(a)、爸爸(c)、姐姐(f)、外甥(w)四个概念事物是串联因果关系(a→c→f→w),祖母与外甥是真因果关系。结论二:姑姑(b)、我(d)、哥哥(e)与外甥(w)有血缘关系,但没有因果关系。
<四>、《道德经》是一部宇宙生成论
《道德经》是一篇享誉海内外的中华思想名著,从哲学角度看,《道德经》是一篇融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为一体的哲学思想著述。
黑光君认为,《道德经》之所以能广为流传,重点不在于老子在道德经文本中给出的那些治国、做人、看事物的方法论,而在于他对人们普遍关切的世界(物质)来源问题作出了生动可信的解释。
《道德经》对宇宙(物质)来源的解释显然是生成论模式的,《道德经》第一、四、六、二十一章都是对文本第一因——“道”概念的阐述,第二十五、四十二章是对“道生万物”的展开。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译文](见百度。本文略)
黑光君简评:老子交代了“道”概念的赋名由来。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黑光君简评:老子说道像万物的祖宗,道与万物同在,道像是天帝的祖先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
黑光君简评:老子说道具有母性,是万物的出生之门。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黑光君简评:老子说道隐隐约约,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是却有“精质“,是实在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黑光君简评:老子描述了“道出场的情形”。老子说:“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作为万物的根本。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黑光君简评:老子通过陈述生殖分形现象,以虚拟因果链形式,“交代了道与万物的因果关系”。此章是《道德经》文本的点睛之笔,也是整篇的精华所在。
<五>、《道德经》给出的因果链条是一组无法判定真假的虚拟因果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用几句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了“道”与”万物”的因果关系。当然,老子给出的只是一组虚拟的因果链形式(一、二、三都是指代符号,并不是真实事物或性质),《道德经》文本中的起点概念”道”,与我们当下世界中的“万物”是否是真因果关系或是否能成为真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推理分析。
黑光君在上文中说过,构成论也好生成论也好,形式上并没有对错真假之分,只有具体的文本给出的逻辑关系或因果关系才有真假。检验一部生成论文本表达的因果关系是否为真,可通过因果链条的末端事物向因果链开始端逐步反推验证。
验证老子给出的这组因果链条是真是假,首先要验证“万物”与“三”是否是真因果联系。《道德经》中“三”是什么呢?究竟是指三种概念物或三种性质,还是指第三种出现的概念物或性质呢?——以上疑问,老子在《道德经》文本中并没有明确说明(“二”、“三”是基数意义的二、三,还是序数意义的“第二”、“第三”?《道德经》全篇都未见说明)。
显然,仅凭《道德经》文本,我们无法验证老子给出的因果链条是真是假(可真可假)。
<六>、道与万物的因果关系是真是假,取决于二、三指代的概念物及性质
既然老子给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是一组虚拟的因果链条,那么,假如我们立足当今哲学和物理学视角,把一、二、三指代的概念物及性质作最符合真因果关系的填空,能否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成为一条真因果关系链条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把自然数“二”和“三”分别作基、序两种内涵解读,可得出如下四种因果关系链。
1、二、三皆是序数情形下:
道→y→二(a)→三(b)→万物;
2、二是序数三是基数:
道→y→二(a)→三(b、c、d)→万物;
3、二是基数三是序数:
道→y→二(a、b)→三(c)→万物;
4、二、三皆是基数:
道→y→二(a、b)→三(c、d、e)→万物;
从以上四种因果关系链条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生万物的“三”要么是第三种出现的概念物或性质,要么是三种概念物或性质。
国人基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普遍把“二”作阴、阳两种性质解读,即把“二”作基数二解读,接着又依据“冲气以为和“,把“二生三”之“三”解读为由阴阳两种性质衍生出的第三种概念物或第三种性质,显然,国人对“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解读与上面4种情形中的第3种“道→y→二(a、b)→三(c)→万物”是对应相同的。
那么,阴阳两种性质生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物或性质能够继续衍生出万物呢?——答案可以有n种。但凡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定义中描述的性质特征,都可以作为“三”指代的概念物。譬如“能量”、“信息”、”原子”等概念,都可以是“三”。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国人对“二生三”这个环节的理解来说的(二已限定为基数),在此基础上,“道生一,一生二”这两个环节中的“一”和“二”都需要填写上真因果关系的概念物或性质,且二和三还得满足逻辑同一律(不能一会是序数,一会是基数),只有整个因果链条贯通了,这组因果关系链才能为真,“道生万物”才能成立。
黑光认为,若想把《道德经》中的一、二、三换成真实的哲学或物理学概念,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果链成立,能够经得起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检验,难度堪比“解一元九次方程”(黑光君对难度很大很大的形容)。
<七>、一、二、三在《道德经》文本中的逻辑桥梁作用
黑光君认为,道生万物论之所以几千年未被淘汰,并不在于老子对道的命名(虚拟的第一因可以自定义命名,“道”可以用任意符号指代),而是老子对一、二、三的妙用。
试想,若没有“一”、“二“、”三“在道概念与万物之间充当逻辑桥梁作承接过渡,“道”与“万物”怎么能够关联上呢?正因为老子用一、二、三指代概念物及性质,才使得《道德经》文本得以规避各种逻辑诘问(一二三都不标基数、序数,从而使得所指概念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了很大的解释空间和诡辩空间),才得以流传至今,若没有一二三在《道德经》文本中的搭桥妙用,恐没人会相信“道是玄牝之门“(有了生动的过程描述,让人感觉可信多了),若没有一二三,道生万物论与女娲造人论、盘古开天地论等众多的中华造物主神造物论又有何异?可见,若没有老子对一二三的妙用,道生万物论可能早被淘汰,可能早就沉没于人类的思想海洋中了。
<八>、结语
道生万物论(《道德经》核心内容)是一部构思精巧的宇宙本原论,老子能够从两千多年前的宗教时代中脱颖而出,立足朴素唯物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道生万物论“令人敬佩。更让黑光君拍手叫绝的是老子对自然数一二三在《道德经》文本中的妙用,使得他的道生万物论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既巧妙地回避了世人的逻辑追问,也使得道生万物论从认知形式上保留着一丝真理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