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盗天火,我更喜欢中国神话里的燧人氏钻木取火。火是人类文明的一个起点,世界上不少民族对火有着足够的崇拜,其中一支世居祖国西南,我的民族,彝族。
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节。对火把节的印象实在太久远了,久远到那时还只能伏在父亲背上伴着他们闹腾一夜。当火焰从柴堆里蹿起,鲜艳的服饰,轻快的舞步,热烈的情歌,每一样都在告诉我,这种缘分从出生就结下了。
父母的兄弟姐妹嫁娶大多在村里,远一些的也不过是几里外的另一个村寨,整个家族的聚集只是家常便饭。记忆里有不少家人围着火堆闲聊的情景。在云南松树是很常见的树木,所以火堆用的大多是松木,若松木还未干透,燃着时便有一种奇异的香气。对于年幼的我们,自然是不在意这个的,火堆下烤着的东西才是我喜欢的。番薯,土豆,有时候也会架上铁架,烤上一些现切的腊肉,饵块,豆腐。我曾去过一次舅母的娘家,屋里几乎挂上了一只猪,香肠,米肠,血肠,各种火腿腊肉满满当当,烤火便成了我最喜爱的事情,每次都是一场盛宴。孩子们饱食后,便在父母怀中睡,大人们则抱着孩子继续闲聊。火熄炭冷,大人才背上孩子踏着星月回家,小时候无数次在父母背上醒来都是夜间,云南的夜空,只要有月,星与云都很容易看到,现在想来,那些在父母背上看过的夜空,每一晚都是童年美梦的开始。火堆似乎成了家族聚集的标志,以前,不论是水泥房还是旧式的土木结构,只要家族聚集,在日落之后都会点上一堆火。我以前总以为是云南昼夜温差太大,所以大人们喜欢在日落后点上一堆火取暖,现在看来取暖自然是有的,但总还有些别的什么东西。
烤火是孩子们的盛宴,那么村里常有的喜事则是大人们的盛宴。每逢男婚女嫁,或者乔迁新屋,又或家里添了儿女,都是不免要在村里摆酒庆贺的。这些喜宴更像是一个大家族的聚会,男女主人的亲朋好友都会在这天上门道贺。这里与很多地方的宴席都无甚大的差别,值得一提的是敬酒与留客。敬酒则是主家事先找好的亲友,唱着敬酒歌逐席的劝酒,歌词大概是:
阿老表端酒喝,
阿表妹端酒喝。
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喜欢呢也要喝,
不喜欢也要喝。
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乍一听,或觉得这般待客过于霸道,但席间都是常来往的亲友,对于劝酒感受到的自然也只是主人家的热情。
留客,则是宴席的正日结束,主人会将帮厨的亲友,还有远来的亲友留下来,明日还有一餐,留客也是以敬酒的方式进行的,敬完酒再说留客的话。
有喜事那天,如果没有要紧的事,大人一般是不下地劳作的。喜事成了大人们的公共假期,男人们席间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有时会从早饭喝到晚饭,其间女人们会不时来添上茶水,酒壶却是不碰的。女人们则要负责收拾碗筷,准备下一餐的食材。若时间富余,就会跳上几圈左脚舞,或者唱上几段小调,这即是打发时间,也是为晚上的晚会做准备。
走菜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安化没有跳菜的习俗,不过上菜的人都是年青还没有成家的男子,主家会安排一位家族里年长的人指挥走菜的先后次序。我一直在外读书,但也曾帮忙走过菜,大人也常用孩子可以走菜了表达对男孩长大的欣喜。
晚饭后,先吃完饭的人会聚到一起,唱山歌,对小调,都是大人们喜欢又拿手的娱乐形式。
说到山歌,请自动屏蔽你脑子里的《老司机带带我》云南的民歌一向都是雅俗共赏的,感情大胆而又热烈,没有爱你在心口难开的忸怩。如《小河淌水》,《绣荷包》,《弥渡山歌》都是很经典的曲目。云南山歌跟民歌,我是不大能分清的,听的都一般多。我比较熟悉的一首山歌则是《青菜心白菜心》,歌词是这样的:
阿老表等等着等等一路罗喂
阿表妹快点来时候不早罗
青菜心白菜心老表好良心
青菜苔白菜苔小妹好人才
瞧着老表良心好好良心良心好
小妹喜欢你
瞧着小妹人才好好人才人才好
小哥喜欢你
瞧得着小妹(小哥)等着你呀
瞧不着小妹(小哥)也要等
这首歌,即可以对唱又是舞曲,旋律充斥着我整个童年。
至于小调,则是一男一女按调子把想说的话唱出来,可以是男女间的相互挑逗,也可以是互相拆台,不同地方小调的调子也是不一样的。
重头戏自然又是在日落之后,山歌也唱过了,小调也对完了,但是跟左脚舞相比,这些都是只上正餐前的开胃小菜。
左脚舞,我们这叫“跳啰”,彝族有一句话:“听见月琴响,心慌脚杆痒。”说的就是大人们对跳啰的喜爱。有的妇女也会穿上节日的盛装痛快的跳一次啰。彝族的服饰,每一个地方都是不同的,安化把彝族服饰叫“长衣裳”。这种彝族服装较少银饰,刺绣也只是在领口袖口腰带上绣上花鸟蝴蝶蜜蜂,显得没什么特色,真正的亮点在腰间的装饰腰间除了要挂上绣好的荷包,还会挂上“火把曳(发第一声)”ye在方言大概代表鲜艳明亮的意思,所以火把曳大概就是像火把一样鲜明耀眼吧。火把曳就是叠了刺绣的条形布,两头用大量的红色丝线和珠子装饰,配在腰间十分抢眼。
照例,人们会用一口铁锅燃一堆大火,领头的男人身上背着月琴,先弹一曲撒弦。听到琴声女人们就会聚集成一圈,左脚舞就开始啦。领头的男人,边弹边跳整个舞队的节奏全在他的手上。昨日,曾跟我母亲学了一会儿左脚舞,动作看似简单,但我却如何都学不会,只把母亲教的口诀记住了。
甸中八界有窝雀(qio)
一飞飞到墙根脚(jio)
前一脚来后一脚(jio)
三起三落踮三脚(jio)
左脚舞是男女都跳的,轻快有趣,跳的时候围成一卷,手上打着拍子,绕着火堆来回跳转,不断的有人插进队伍,圈也就越来越大。
数年之前,左脚舞,山歌小调是喜宴上必不可少的戏码,彝家人的能歌善舞在其中体现的淋离尽致。
喜宴常有,火把节却只有一年一次。一个家族围着火堆的家常,喜宴上亲友齐聚一堂,围着火堆载歌载舞,最后演变成附近各村各寨同胞们的狂欢。
火把节那天,既有男女之间倾慕相往,也有老友相逢的喜悦,亲人共聚的欢乐,陌生人也会走到火堆前,踏着同样的拍子,祈福来年的安乐。
我们对火有着足够的崇拜,火是文明的开始,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结,人心向暖。
人心向暖,火堆前家人的团聚,火堆前亲友的热舞,火堆前村村寨寨歌舞同庆,当火星随着热浪上升,心愿祝福就一定能送到你希望的地方。
六月二十四来了,火堆旁,随着月琴为她唱一首月下情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