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龇牙咧嘴诵未来——512朗诵会创作札记

龇牙咧嘴诵未来——512朗诵会创作札记

作者: 给孩子的朗读课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0:00 被阅读41次

    最近上课时反复给学生强调两个问题,一是创作的大局观,二是语言的动作性。上周接到任务,与省朗协诸位师友一起参加《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诗文朗诵会》,拿到的稿件是《相信未来》。在创作中也着意强化了这两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体验。

    先说大局观。

    我常说一句话,朗诵者要先做导员,再做演员。导演的工作不仅是安排好没一句话的具体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整体节奏的设计与把控。设计得好,小作品能出大格局,设计不好或者没有设计,朗诵者就成了有勇无谋的士兵,只顾着跟字字句句较劲,最终的呈现很有可能坠入语言样式单一的彀中,一口气,一个劲。一股脑。对于听众来说,这样的朗诵也许能让他们在十几最多几十秒钟感到悦耳动听,但是在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内始终抓住他们的眼睛、耳朵和心灵。我之前很推崇张家声老师的朗诵,原因之一就是张先生的朗诵总是有节奏的变化,既大开大合,又疏密有致。我猜想,这大概与他曾经做过导演有关系。关于节奏,张颂老师给出的定义是: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在朗读全篇作品中所显示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这个定义曾经迷惑了我很长时间。后来似乎明白了一些,但仍觉得它只是对语言呈现形式的描述,缺少对创作者有能动作用的启发。最近读林洪桐老师的《演员表演手册》,其中引用了前苏联戏剧专家古里耶夫的一段论述:

    (一)节奏是自然地固有的有机现象。

    (二)节奏活动的范围——就是运动中的整个物质的现实。换句话说,就是物质在这种不同表现中的运动。

    (三)节奏的作用——就是运动的形成,也就是把它分成若干部分,并把这些成分统一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形成的原则——就是强的和弱的;或者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各个部分的规律的交替。

    上述四句话中第一句是普遍性描述,四季轮回,日升月落,风信潮汐各有其节奏。人也不例外,心跳、血流、行动坐卧各有其节奏。而对于各种艺术形态来说,不论是美术的色彩线条还是音乐的节拍旋律,节奏也都是形成其美感的关键要素。

    第二句话说物质、节奏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节奏的。也就是说,活的物质一定有其节奏,失去了节奏也就失去了运动,成为死亡。语言也是如此。

    第三句话很关键,节奏是对立统一的。区分来看,不同部分的节奏差异,总体来看,它们又形成同一种总体节奏样式。这提示我们,节奏是可以、而且应该设计的。

    第四句话我同意后半句,前半句我个人的理解不是强和弱,而是松和紧。强可以是松的,弱也可以是紧的。强弱、快慢、高低、明暗都构成节奏的变化。在同一首作品中这些都应该成为朗诵者创作的手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灵活使用又有机统一。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龇牙咧嘴诵未来——512朗诵会创作札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ls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