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复兴之路上的河北实践

复兴之路上的河北实践

作者: 灬灵语灬 | 来源:发表于2021-11-25 11:52 被阅读0次

    西柏坡精神——秉持初心,走好“赶考”路

    七十三年前,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西柏坡,一个特殊的当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时间节点。一座红色土坯房前,老槐树下,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由毛主席亲自率领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动身前往北平。当日下午春风料峭,朝阳鎏金。毛主席面带微笑,指挥道:"走,进京赶考去。"

    西柏坡精神,是毛泽东在西柏坡25日召开的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委员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西柏坡会议主持期间所努力体现和推动创立的一系列中国革命胜利精神。它不断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革命的重要阶段历史点和转折点主要发生于现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前途和历史命运,体现和突出了广大革命者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革命彻底的精神和革命胜利精神,表现和突出了革命头脑清醒、眼光远大的革命胜利,体现了革命者要克制自己,不到最后一步胜利便绝不松懈的精神。主要政治内容之一是永远不可能停止党的脚步,把人民革命斗争进行坚持到底。执政党首先是必须坚持以国民经济社会建设工作为政治中心,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保持人和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团结高效地努力加强党和人民的集中统一。其政治核心要求是必须教育全体的党干部经受新的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严峻考验。其实质要求是必须巩固和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执政领导地位,不断把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事业建设推向伟大前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产。

    二零一三年七月十一日,同是西柏坡,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站在九月九日国际会议中心大楼旧址前,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神色凝重,目光正在慢慢穿越这段辉煌历史。此时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我国正开始准备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当代我国中华民族伟大繁荣民族复兴和美丽中国梦的一个关键阶段历史时期。

    跨越了几十年的伟人们的思想,在这一刻紧紧联系了起来。

    西柏坡这三个字标志着,这是中国人民革命解放时期中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伟大历史政治文化革命丰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中国历史革命时期的伟大政治革命实践,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革命先锋精神。敢于斗争,勇于去追求胜利,一切都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也成为了无数中国人民不断奋战攻坚克难,从黑暗中逐步走向光明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场“赶考”仍未结束,还在继续,我们仍要更加努力,在我们党组织的团结带领下,人民做好属于自己责任内的工作。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交给人民、交给国家这份璀璨的答卷。

    从"两个务必"的历史见证者们再到行动践行者,西柏坡号召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用扎扎实实的实际行动,为西柏坡建设精神文明绘出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之后的23秒,河北唐山发生了七点八级强烈的大规模地震。强烈的七点八级的大地震使人们所生活的这片繁荣大地上劈开了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同时大地也发出了悲鸣,数十年工业化的城市瞬间沦为了废墟。因为当时的新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城市基础设施条件都较为落后,建筑抗震性能较弱,导致了24万多鲜活群众生命瞬间葬身于一片泥沙瓦砾之中。23秒,16.4万多户伤残老人和家庭遭受重伤,上万家庭解体,4204名孩子被迫成为孤儿。23秒,七点八级地震对人民,对祖国大地造成的惨烈程度,世所罕见。对于亲身经历那23秒并幸存下来的唐山人,这个23秒更是深深烙在他们记忆中无法消褪的痛苦与难以言表的恐怖——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唐山,大地震!

    二零一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时任国家军委主席的习近平同志特地来到了唐山进行实地考察。他再次强调,过去的大型地震虽然摧毁了这个正在蓬勃发展的的城市,但并没有摧毁唐山人民,没有摧毁我们全国广大人民和我们整个党、全国广大共产军民的这种革命坚强意志。

    许多高楼大厦因此坍塌,许多鲜活的生命就此凋零。但我们中国人民没有害怕,没有畏惧。有的只是对唐山人民,河北人民的热切关怀。唐山受灾后,灾区人民也并没有被这次地震所摧毁意志,他们凭借着顽强的人民革命精神和不屈的艰苦奋斗拼搏精神,勇敢地站起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进行抗震救灾,紧急援助和为灾后的灾区人民进行恢复生活水平和住房设施重建。

    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中国灾区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中央需要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建立上下统筹贯通、军民统筹协调、全民联合动员、区域统筹协作的救灾工作领导机制,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荡气回肠的生命大救援。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指示精神,依照党的正确指示,迅速行动,调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民兵特种部队、专业特种应急救援兵部队、民兵特种部队预备役和专业应急救灾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种力量进行应急减灾救援工作。利用到可以利用到的专业技术力量争分夺秒迅速赶赴地震的重灾区,全力以赴组织展开地震应急救援抢险和抗震救灾、将受灾人民从重灾区转移、救治困难生命伤员等应急救援工作行动。

    危难之中,方能展现出英雄本色。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开滦林西矿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卢士元,他的一位职工妻子和两个人的儿子都由于地震意外去世了,他却仍然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带领他的团队,他的工友们一起抗震救灾。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些人从工厂里的废墟中一个个的救援出来,他却两天两夜滴水未进。有人害怕他把自己饿坏了,就给他找来几个鸡蛋想要给他煮熟。他发现之后立刻制止,并说道:"现在地震灾情这么重,我们不能吃这个,要给那些有伤有病的职工留着。”

    陡河电厂值班长、共产党员郑荣祥,不顾个人安危,在一片黑暗之中,拉下一个个电闸,又冒着发电机里尚有氢气、随时会爆炸的危险,三次冲进厂房,打开排气阀,避免了电机爆炸。而他家里的6口人,全埋在废墟里。

    突发的地震灾害考验着每一个人。共产党员奋勇当先,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答卷。

    有的人质疑我们国家拍不出超级英雄主题的电影,是因为国家缺少这样的英雄。对此我表示反对。正相反,我们国家有着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但当困难和灾难发生在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义无反顾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灾区奉献出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这样的国家凝聚力,是无论什么样的超级英雄都无法比拟的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之所以能够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取得显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大灾大难面前,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起不屈的脊梁,显示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

    唐山抗震精神并不只产生于那一次抗震救灾斗争,它是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当代愚公精神’等精神的延续和升华,它根植于我们与自然灾害长期抗争的实践中,根植于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李保国精神——春风又绿太行山

    4月10日,内丘县岗底村凤凰山上,河北农业大学的老教授李保国安然长眠之于此地,四面青山环绕,一棵百年苹果树也将悄然迎来又一个花季。李保国精神同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一样,都是在时代浪潮中形成的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对于太行山的人们来说,李保国这个普通的名字,有着特殊的含义:他是老百姓心中的“农民教授”和“科技财神”。正是李保国同志35年无怨无悔的扎根太行山,才帮助祖辈在贫瘠山沟里“刨食”的农民彻底摘掉“穷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深情爱戴。习近平总书记称李保国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英雄已逝,精神不死。李保国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信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奋进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是优秀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他的感人事迹不仅响彻大江南北,更是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党员、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努力做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时代业绩。一年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并取得良好的成效。“我见不得老百姓穷”,“干成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时候想起来,也是值得骄傲的”,“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李保国同志留下的箴言,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本该是安享天伦之乐的的李保国同志,却一年200多天扎在太行山里,心怀“让荒山披上绿衣裳”,“让农民过上幸福日子”的志向,几十年如一日地书写“绿叶对根”“鱼儿对水”的那份情意,用智慧的头脑、辛勤的双手,做到了“他到哪里,哪里的荒山就会披绿,哪里的群众就能富裕”,成为深山里人民群众幸福的“带头人”、科技兴农的“缔造者”。李保国同志在平凡的地方,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的身上散发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一生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更是新时期中国的“脊梁”。

    “……把我的一切交给您,听从您的召唤,全心全意为党、为人民而工作……1981年7月10日于王各庄科研点。”校内的太行山道路展览馆李保国专题室,一份纸张发黄、字迹工整的入党申请书映入眼帘。李保国精神源于坚定的信仰,毕业后刚参加工作,他就在科研点提交了入党申请。

    英雄烈士壮志已逝,精神不死。李保国同志用自己的深刻话语和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我们坚定的信念和奋斗精神力量、创新的开拓精神力量、奋进的奋斗精神力量和独立高尚人格的强大精神力量。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这位同志烈士一生最后留下的这一句句真情箴言,深深烙印在了广大年轻人们的心中。

    李保国同志在平凡的一个小地方,做出了不平凡的伟大事业,他的身上永远都会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党员精神文明,绽放光芒,一生都忠诚朴实,无愧于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一面永不衰老永不彻底褪色的高级党员精神文明光荣旗帜,更是一个象征新中国时期的中国"脊梁"。

    任劳任怨,写一份传奇于太行山;一心无私奉献,尽一份忠诚于实现中国梦。不断逐步强化和增强党的思想理论政治路线和尊严主义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思想价值主义意识、看齐共同核心政治意识,做到提高思想理论政治素质能力、遵守党的纪律行为规范素质、品德纪律修养素质合格、发挥作用引领能力素质合格。其中必定绕不开这些广大优秀党员和先锋模范劳动引领者的先锋示范作用,而李保国同志的真实奋斗事迹本身,也就是"两学一做",认真学习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典型和好模范,能够有效地引导我们党的广大党员,以我们党的优秀模范领导同志为良好学习榜样,坚定党的政治路线和理想信念,忠诚勇敢、敢于担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表率作用。

    虽然李保国同志已经去世了,但他艰苦奋斗的这个科学事业没有就此止步,他今后所要行走的这条人生道路也一定还需要后继有人。对我们而言,对其一生个人思想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的充分辨识认同,对其一生为人立志嘉言善行的最好继承和发扬,就是对李保国这位优秀同志最好的历史精神文化纪念和最好的的缅怀。

    塞罕坝精神——用最美青春创造的绿色奇迹

    几十载天道酬勤,谱出生态史诗;数十载矢志不渝,铸就绿色长城。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承德塞罕坝,尽管在蒙古语里意为“美丽的高岭”,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被荒漠、流沙占据。三代塞罕坝人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出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工林的绿色奇迹。不仅为京津筑建了一道防沙源、涵水源的绿色长城,也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伟大的产业创新驱动精神才能有效推动伟大的产业创新驱动事业。歌德说过,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也许我们就正是沿着"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这条由"信仰"伟大精神血脉铸就的创新事业道路,一代又一代的塞罕坝人用最美的青春奋斗在塞北沙漠草原的大荒漠,用辛勤的一腔热血和用汗水不断创新事业浇灌,用坚韧的奋斗创新事业精神和高品质信念作为基本精神支撑,几十年如一日,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事业精神奇迹。从"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茫茫塞北沙漠荒原上再穿越到"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的美丽高岭,曾经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的塞罕坝,从新展现出来美丽的风景。塞罕坝将使创新事业精神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传承最后做到了发扬光大,既是林场教职工人奋斗创新事业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又是这个历史时代经济飞速发展所必然衍生形成的宝贵历史精神财富。

    当年贴在塞罕坝地窝子门框上的一副对联:“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乐在其中”,充分表达了塞罕坝人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既给我们留下了一道怡人的绿色长城,也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精神长城。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代表精神,但为追求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是一致的,塞罕坝精神是当前时代精神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国构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之旗。

    伟大的绿色事业精神呼唤伟大的人民精神。一个快速发展前进的中国时代,总是具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一个强大的中华民族,总是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一个快速崛起的伟大国家,必然始终并永远保持着一种良好的政治精神状态。不断为我国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注入新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活力,让绿色中国梦沿着国家绿色文明发展的历史航程重新展翅向上飞翔。这些,在塞罕坝这个精神世界中都会真正地找到"答案"。

    精神世界本就是这个历史时代盛开的最鲜艳最美丽的民族花朵。我们国家要努力不懈,成就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就要牢记并弘扬在这几十年来的时间努力铸就伟大的塞罕坝民族事业核心精神,把始终如一贯彻落实到深入促进民族经济社会水平持续健康发展的各个环节,落实贯彻到深入推进文化创新,驱动科技争先、创业争先的各个重要工作岗位中,化作永不停止,持续奔跑着的的民族精神力量血脉、坚定相信可以永久传承的民族精神力量基因。这样,追梦的长征步伐精神脚步核心才能真正学会格外坚实,圆梦的步伐精神力量核心才能真正学会更加强大激情格外澎湃,才能真正学会以厚重的伟大民族奋斗核心理想精神底色作用来切实烘托和一起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复兴的伟大民族奋斗核心梦想,在"信仰"五年时间铸就的民族事业道路上高歌猛进、阔步凌云砥砺前行。

    中国梦——腾空而起的东方巨龙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点不仅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原则表述中的第一条,也可说是最重要的一条。这一点也是我们每个作为中国人的公民必须自觉地去做的。"热爱祖国,复兴中华"不仅仅可以说它本身是我们的一项政治历史义务,它更是我们的一项政治历史使命、肩上的一项历史使命重任。

    那屹立东方的,是迎风冉冉飘扬的中国五星红旗。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啊,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一腔鲜血染红的。它曾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望,也因为这个伟大的梦想,我们结束了被外国蹂躏,被屈辱侵略的惨痛历史。如今华夏大地虽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虽然现在的中国已经强大,但被蹂躏侵略的那段屈辱到令人潸然泪下的惨痛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不能让这段历史一再重演,只有重新记住这段历史,才能重新创造美好的未来。

    回首这段惨痛的过去,中国为何会被西方一些帝国资本主义列强如此放肆地蹂躏?不是因为中国人口多少和它在中国固有领土土地面积上的大小,而是因为西方帝国资本主义列强这些强大国家不仅仅是工业、经济、军事强大,当时的这个中国清政府腐败、怯懦,加上中国医学文化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一些帝国资本列强。这段中国的历史不堪回首,我们一定要深刻铭记,要努力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不让历史重演。这些就是我们的重大历史社会责任。

    时下的中国,神州系列飞船的升空,“蛟龙”打破潜水深度记录,高悬九天的“天宫”空间站,俯瞰全球的“北斗”卫星,探月工程“嫦娥”……向世界宣告:东方巨龙,腾霄而起,势不可挡,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毅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作为中国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实现中华的的伟大复兴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雄心壮志。前人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西柏坡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李保国精神,塞罕坝精神......这无数伟大先人们的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动力。他们用微薄的力量震撼我们的心灵,用平凡人的责任诠释什么是奉献,尽自己的能力去承担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难道不是复兴中华的行为吗?当然是,这是精神上的复兴,比物质来的更加难能可贵。

    复兴中华,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复兴中华的鸿鹄之志,也没有以一人之力改变国家的才能。我们只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最重要的是知识,知识是发展的硬件,只有用知识才能改变国家的未来,才能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习,养成良好的修养素质,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为祖国的复兴添砖加瓦。一个慵懒的民族,一个浪费的国家,它的未来可想而知。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让“复兴中华”的宏愿变成现实,牢记历史教训,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隐秘联系起来,时刻不忘肩上的重任:复兴中华,建设未来。做到“把个人奋斗同人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创造新的辉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复兴之路上的河北实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ma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