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亲戚家吃饭,闲聊的长辈们很快把话题锁定到上大学的表弟身上。
他妈说:“现在房地产不景气了,你那个专业估计前景不行,我听说邻居家女儿做外贸一年挣三四百万,要不你赶紧把英文学好,到时候转行也来得及。”
舅妈说:“你找女朋友了吗?可得找个条件好的,最好是独生女,如果对方能提供房子就更好了,这样你爸妈就轻松多了。”
就听见她们七嘴八舌的教育表弟,不知道怎么突然感觉空气有点压抑,让我觉得透不过气来。
她们拿着过来人的观点教育一个未来可期的大学生,让他趋利避害走捷径去当人生的赢家,合适吗?
世风日下,也许对于某些成年人来说,对于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只有两样:房子、金钱。
我不由得暗自庆幸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没有处在一个高速飞跃的年代,没有处在猪都能在风口起飞的时代。
毕业几年后随着时代的红利和发展,我们也见证了身边人的很多奇迹。
“楼上孩子毕业几年就买了500万的房子和车子,真是人生赢家。”
“单位扫院子大爷的女儿嫁了大城市的本地人,这辈子就躺平收租了,所以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低头看看自己,对比起来好像不配生而为人,不由地失去了信心。
满怀期待的步入社会奋斗很多年后,发现自己挣的钱只够维持吃饭房租开销,离买房遥遥无期。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发现自己的性格不适合组建家庭,犹豫着是不是应该因为外部因素匆忙把自己嫁了。
所学所做的专业挣不来大钱,即使自己无比热爱,但迫于经济的压力转行还是坚持。
我们怕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也怕坚持看不到好的结果,更怕几十年后的自己还是又穷又迷茫。
正好这时候看到了关于张文宏的访谈,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刚毕业的外地青年面临是继续读书还是工作也经历了许多的挣扎,为了生存,他没有心思选择理想。
后来进入了学科发展低谷的感染科,一直到30出头的年纪他都想放弃曾经坚持热爱的职业。
因为到了而立之年,工作微薄的他难以养家糊口,到底是选择生计还是坚持所爱?
导师的一番话语让他有所犹豫,就是那时候的一犹豫,不忍放弃多年做医生的愿望,才让他坚持下来直到今天。
这就是35岁之前的张文宏,跟我们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面对未来和选择就像在迷雾中行走,看不到眼前的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终点。
我们受到外界的刺激,也会羡慕、自卑、怀疑自己。
继而想赚快钱,想成为别人眼中成功的人,怕自己一辈子碌碌无为,也生怕自己的选择了错误的道路而忐忑不安。
或许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别人的评价真的重要吗?我们内心真正的声音是怎样的?
抛却杂念,这些痛苦不正是造就我们拥抱各种不确定性的强大内心吗?
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变化和不确定性,唯有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出来,回过头来才看到那些寻找不确定性的过程已经让我们的人生有所收获。
毕竟,那些坚持的过程中的细碎点滴本身就组成了生命中尤为精彩部分。
至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对于青年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红利的好时代,也是充满挑战的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和变迁,我们注定要与时代共存。
不要觉得我们自己生不逢时,抱怨没有坐拥祖辈的数套房产。
不要觉得上天对自己不公,没有天资聪颖。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也一直在时代的浪潮中翻滚向前,翻滚中就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印记。
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放弃,一定能到达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