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18,周日,加入简书。
早上懒懒地起床,昨晚睡下已经是凌晨三点,和她聊人生,聊喜欢的东西,一会儿困一会儿又想到曾经的事情,或者突然蹦出一个想法,精神又兴奋起来。
我们都是在一个小环境长大,用现在的话说“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身边的人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回到家继承“传统”行业,考公务员,教师,医院。另一种是在外漂泊,从一个一线城市跑到另一个一线城市,从一线退居二线。
生在小环境,即使上过大学,去过大城市,对于社会的认识还是非常少。
我们的话题以她的堂妹A开始,对工作的迷茫,对继续学习的迷茫,每个在边缘的人都会遇见的问题。对于A,她的人生似乎只有一条路,医学,深入医学,医生,出嫁... ...
我们谈到了以前读过的名人传记,总结就是,很多转型成功的人都是很棒的人生规划师,他们可以通过某些方式看懂曾经的经历,看到自己的未来,然后走下去。
他们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能会有很多计划,PlanA,PlanB,PlanC,每个计划有明确的里程碑,一旦一个计划跑偏,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个计划。
她讲到一个故事,曾经在转战魔都之前,在小城市的体制中工作过一段时间,她有一个同事,普通的一个人,却在一次偶尔聊天的时候听说她曾在新加坡机场就职。故事其实很简单,未毕业的时候她同事在西安玩,在大街上碰到一则招聘广告,要求并不是很高,她可以满足,里面甚至没有提是什么地方在招聘,她于是联系了招聘单位,后被告知面试,一路下来顺利被录取。
别人可能在想如何去一个较为理想的单位时,有些人就是这么偶然地遇见了。
她给出了A一些建议:找到一份工作,不要让自己的专业限制自己的选择,年轻人还可以后悔,前提是后悔之后能有PlanB,重点,不要让自己也不确定的选择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我想,这时候对于A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可以有很多选择。
聊着聊着,回到了我们的生活。
每周双休,一天休息,一天创造。
写东西,就是我们共同认可的创造方式吧。
我们可以写热爱的东西,也可以写共同经历的东西。
对待同一件事,两个人的内心会有自己的小想法。
-到饭点了,我饿了
-不是刚刚吃过吗,你个饿死鬼
-那是早饭,现在到中午了
-早饭11点才吃完,不就是中午饭么
-吃完饭了,我要睡觉,好困
-好啊,我们睡觉吧
-就是表达一下我的精神状态,不能睡,要么下午起不了
-好吧,那可以睡10分钟
半个小时后...
朦胧中醒来,她在忙她的工作,我冲好咖啡,端着杯子,写下现在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