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星期了,女儿所在的学校语数英分别进行了一次月考。
首先是数学,考完了之后,成绩出来一看,快要把我给气晕了,才68.5分,老师发了信息,90分以上的20人,80-90分的10人,60多分的只有2人,其中一个就是女儿。
看到这个结果,我当时的反应有点激动,呼吸急促,血直往脑门涌,我拍着胸口,死死控制住自己不让难听的话说出口,可是这个成绩真的太让我觉得失望了,那一刻,情绪真的无法一下子平复下来。
女儿把试卷拿出来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门,不肯出来,也不准我们进去。她坐在门内,死死抵住门,生怕我们进去,情绪失控处理她一顿。
我把试卷拿给老公看,老公也一脸严峻。
一直以来,女儿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粗心,注意力不集中,不过总体上还是愿意学习,也想做一个好学生的。考试也很少考这样的低分。
不对,上学期有一次考试最低70多分,这一次真是让我们大跌眼镜。
我想和女儿分析一下,试卷上的错误,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女儿还是不相信我们不会骂她,打她。顶着房门不愿意出来。
我想,对于这样的成绩,她自己应该也不满意,又害怕被我们骂和打。学了这么久的家庭教育之后,我已经决定不打小孩了。不过孩子还是不相信。
后来,时间已经是晚上,挺晚的了,刚好那天是周五,我想,就把这件事情放一下,明天再去跟孩子讨论,改错吧。
事后,我们开家庭教育的周检视会的时候,我提到自己面对女儿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心理挺失望的。
老师的回应是:孩子的成绩重要还是品德重要,学习动力重要?就算孩子考试打零分,会死人吗?你到底是在乎一个结果,还是在乎努力的过程呢?
她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到底学习成绩代表什么呢?为什么我对不好的学习成绩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她的成绩触动了我的什么?
听了这么些天的家庭教育课后,我明白,我们无意识表露出来的反应,只是代表了我们潜在的应对模式,而这种应对模式,来自于自己童年时候被如何对待。
我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文具盒放在课桌上,我的座位离窗户不远,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发现文具盒不见了,被偷了。可能是周六日教室的窗户没关,被人一伸手就把文具盒给顺走了,里面所有的笔和用具都无处可寻。
我挺懊恼的,回到家,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爸爸立马骂了我一顿,说我不收拾东西,如果把文具盒放到抽屉会被别人偷吗?经常不收拾,乱放东西,不然别人的怎么没见被偷。
本来沮丧的心情,被爸爸这么一说,更加觉得委屈和愤怒了,从那以后,我决定有什么事再也不跟爸爸说了,反正说了也是被骂,还不如不说。
可是这件事情却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里,以后别人做错事的时候,我大脑里的第一反应也是吹毛求疵,就像女儿考试成绩不好,我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为什么会考不好,一定是学习不专心,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认真。一下子就把女儿给否定了。
正因为如此,女儿才死死关住门,不让我们进去,因为我们的反应,我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跟我们所说的话,根本不相符合,我们口头上说,考试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分析一下原因。
而实际上,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的细微动作早就告诉了她,考试成绩很重要,你没考好就是你不应该。
后来,过了一天之后,经过老师的开解,我也想通了,相比于女儿今后的学习动力和长远的学习目标来说,这一次考试失利,只是慢慢长征中的一次小失足,以后也有可能会有这样的小意外,不可能每次都通过情绪爆发来解决问题吧。
成绩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在《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这本书中告诉我们,成绩的作用,一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在整个班级中的定位,明白自己现在处于哪个位置,接下来要如何做。二是暴露孩子平时学习的盲区,知识点的不牢固,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正视自己的盲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这次考试过后,老师让学生把错题抄到错题本上,我正好早就想这么做了,趁机可以辅导孩子利用错题本,建立错题库,为今后的学习建好良好的基础。
一次考得不好的成绩,就这么过了。
我知道,今后还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插曲,在育儿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应对,就需要做父母的见招拆招,化险为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