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幼儿园要求家长给孩子办一张他本人的银行卡,用于扣缴学费。
我当即去了家附近的建设银行,对银行说给孩子办卡。银行的大堂经理对我说:“这会儿人太多,上午肯定办不完,得排到下午。”我就先回去了。
第二次,我又去,刻意去得早一些,取了个号。填了资料。等了将近1个小时,还没轮到我。因为其他事情的安排时间到了,又没有办成。
第三次,我带着3岁的弟弟小树一起去。去得更早,取了号是005号。结果我等了一个小时,还是002号在办理业务。经过询问了解,银行卡开户和理财是同一个柜台,而且只有这一个柜台。办理理财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阿姨,她们问题特别多。
小树可坐不住,他一会儿要去动动消防栓,一会儿要我给他卡去ATM机取钱。
我又着急又烦躁。在心里骂银行怎么只开放一个柜台呢。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同时,琢磨着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去跟银行吵一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得用点技巧。
听到一位银行职员喊“行长”,我直接朝“行长”走了过去。
我说:“您好!我在银行给孩子办一张银行卡,这是我来的第三次,还没有办好。每一次都是因为排队等的时间太久。我挺着急的。孩子又特别闹。我不知道还得等多久。您等不能帮我想点办法?”
行长:“这个,只能等号啊。”
我:“您看着开户和理财的放一个柜台,我本来比较简单的事情,却需要等这么长时间。孩子又坐不住,我就很着急。我真的不想再来第四次了!”
行长:“你看这样行吗?再取一个现金的号,看看哪个更快一些?”同时,她帮我取了一个现金的号,是第16号。
我:“看样子现金的号也很慢。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行长:“去vip柜台看看吧。”
我跟着行长到了vip柜台,行长问了柜面工作人员,后面还有没有人?工作人员声称后面还有人。
行长:“那你得跟后面的人说说,让你先办才行。”
我:“好的。谢谢您!”
在我向行长致谢的时候,没想到行长自己去问周围坐着的客户是否VIP柜台的。没有人回应。我说,那我先办,有人来了,我和她解释一下。
就这样,很快办好了银行卡,带着弟弟回家了。
还有一次,我用婴儿车(很轻便的伞车)推着当时2岁的哥哥去坐飞机。登机的时候遭到拒绝,空乘人员告诉我这个婴儿车需要托运。
我下意识脱口而出:“这种婴儿车我每次都能带上飞机的呀。”
空乘人员:“对不起。婴儿车需要托运的。请您去办理。”
我想起了“我”句式,于是换了一种方式去沟通。
“我有点担心,这个婴儿车不做任何保护去托运的话,会把它损坏。您看这样行吗?您帮我看看飞机上还有没有空位,有的话帮我放一下。折叠起来很小的。”
空乘人员:“好吧,我去帮你看看。”
就这样,把婴儿车放到了飞机上。
在生活中,有不少这样把“可是”变成“可以”的例子,只不过是用了正面管教里的其中一个工具——“我”句式。
“我”句式,不是用“你”开头,听起来像是指责对方,而是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句式,对自己情绪诚实,能让对方更多地去了解我们自己,也可能做出相应的改变。
“我”句式的句型是这样的:
我觉得——(感觉词汇),是因为——(我的想法/信念),我希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一开始我们可以先套用句型,熟练之后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
试试看吧。
记得反馈你都搞定了哪些难搞的关系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