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子·2018.11.15(212)
今日续读了两位教育家的书,正好遇上正道宝制造"玩米"事件,于是尝试用新的方式处理一下,同时也是结合老师近期反馈正道与前期比较的变化作一个观察,看看今日之方法实施后,是否还会出现"屡教不改"的情况。
自刚学会走路开始,正道宝累计私闯厨房已经多次,把放置在低处的米、红豆、绿豆等几乎玩了个遍,小时尚且借口还太小,差不多说说就忽略过去了。如今已经长到两岁多了,日常说七八个字长度的话基本都能听懂了,我想也该是不能姑息的时候了。先是示范如何把较多数量的米收起来,然后留下几十粒交由他一粒一粒去捡……反复多种引导或吃之诱导,都未能顺利完成,过程中也采取了"武化"手段及延长吃饭时间。总体而言,作为施教者,注意克制好自己不发情绪很重要,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进入"虐孩子"的冲动。能保证自己情绪平稳最好的办法是少说话,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指令,否则唠叨于孩子而言也是一种伤害——听不到重点,最后可能混乱了孩子的判断力。
正道宝对于快到嘴的饭菜,通常会遇到太热不能快速吃进嘴而"哇哇"闹小意见的时候,之前就是告诉他"不着急"、"自己吹吹"的方式,乃至于会代办提前凉一凉表示照顾……今日试行了一起等待饭菜足够凉了(适温)才开始吃,事前估计三分钟就可以开始吃,于是与他一起数数,大约数到两分钟时间,表示有点着急吃,用手势示意不可以,于是配合数到三分钟……数数的过程,我们彼此投入其中,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在家训练等待的方式,简便易行,也为正念用餐打打前奏。
小结了一下,在家需要父母实施"慢陪伴"最考验的是——父母时间允许程度和幼教常识了解的程度,如果条件不足还是很容易错过孩子的一些教育时机的,一旦孩子无条件吸收了一些不当的教养模式,后面补课就自然废劲儿。
所以,带孩子读读书,父母自己有选择读几本关注教育实质的书,就不至于遇到孩子的一点小挑战而烦心。个人感悟:唯有父母能在时代的节奏中放慢脚步,能静下来思考教育,孩子成长路上才会少走弯路!
贺州樊登书店推荐的一本书——陈鹤琴先生著《家庭教育和父母教育》之"中华现阶段之父母教育"中指出:
儿童的心理:生性感动、生性好奇、生性好效仿。
父母教育的原则:
——以身作则、好好地利导。
——尽量发展他们的天机。比如寻常起居、衣食、保护、运动、作息都应充分使他自动,少用一分助力,也就是多发一分天才。
——小孩不知天地间有"人"、"我"的分别。在这个时候,乘机奖励孩子去做种种扶助他人的行为……例如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人家瓦上霜"的观念,千万不要用来深入小孩的脑筋。这是我国父母教育下最该重视的一端。
实施(教育)的方法,注意不要走两端:溺爱和虐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