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作者: L三叶草 | 来源:发表于2021-02-12 21:19 被阅读0次

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病多取中脘穴。八会穴中的腑会穴,回阳九针穴之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的会穴。对调养脾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脘对应于解剖学中胃脘的正中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分。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如下图所示)

中脘穴 中脘穴

中医学称“用穴如用药”,且无任何副作用,直接见效果。比任何的外在介入治疗都安全。人体的经络穴位共有365个穴,中腕穴是临床常用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发挥神奇的作用。

中脘穴就像与生俱备的人体药箱,我们身上的365个穴位也被医家先辈们称之为人体自带的大药房。

胃的功能 胃喜热,最怕寒冷,指的是进食饮食物的温度和属性。如果是胃部着凉也会导致胃脘部不舒,严重的会呕吐,腹泄。平时保健可用热水袋多热敷中脘,艾灸也可以。没有条件做艾灸的朋友,可以按摩中脘穴位。

经常的刺激中脘穴,有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之功效。可祛除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中医临床上辅助治疗慢性肝炎的必选穴道。因中气虚弱导致的子宫脱垂症状也有显著疗效。

中脘、足三里、梁丘、承浆穴四个穴位组合,通治一切胃病,对于急性胃炎特效。可按摩可针灸。针灸需专业的医执业人员操作。

中脘拔罐有理气和中、行气除胀、降逆止呕、缓急止痛的作用。

我们经常听讲“胃安则卧”这说法,中医经典《内经》中明确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指出胃肠疾病与抑郁、焦虑等睡眠障碍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治疗失眠从调理脾胃开始。可在睡前,在中脘穴、大腿部胃经上的梁丘和伏兔穴位拔罐10分钟。有助于改善睡眠,对于中轻度特别是脾胃虚寒的失眠患者,一般拔罐1-3次即可入安睡。

梁丘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穴位于人体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外侧端,约三个手指左右的上方也是该穴。如下图所示

梁丘穴

伏兔穴同属于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大腿外侧、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缘上6寸。取穴方法:坐位,膝盖成90度弯曲,掌根对应髌骨底上缘,手指并拢将手掌放在大腿上,中指指尖的位置取穴。

伏兔穴

婴幼儿积食、吐奶,可搓热手掌捂中脘。吃到不对的东西或冰冷的东西呕吐搓热手掌捂胃部也适用。

养胃的食物:小黄米最养脾胃。特别适用于脾胃功能虚寒、大病术后的休养。

战争年代,食物比较匮乏,从战场上抢救回来的死伤病患,术后的调养皆是以为小米粥为主,经济实惠又易得。不失为病术后养虚的最佳食疗。

在北方产妇的坐月子食疗方:小黄米熬红糖粥。产后百脉待虚,小米温养脾胃,红糖补铁佳,两者搭挡,可快速调补气血。

熬小米粥时一定要熬出米油来,可加些红枣、南瓜一起煲,口感更好。

所有保健手法,食疗方,一般在早上7:00-90:00辰时这个时间段操作进行,效果更佳。

中医讲:辰时是胃经当令,胃经是多气多血的经络,在辰时保健中脘效果更好,食疗吸收更优。早餐要吃好,从时辰养生来讲,吃早餐正对应的就是胃经当令的辰时。所以早餐我们一定要重视,要吃好,营养均衡,建议以流食的粥、面食为主,有助于胃的吸收,再配合中脘穴的保健,只要坚持做到,人人皆可脾胃气血充盈,吃嘛嘛香,身体健康棒棒哒。

相关文章

  • 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中脘穴是任脉的一个穴道。中脘穴是胃之募穴(脏腑经气聚集于胸腹部的俞穴),是胃经的灵魂俞穴,胃病多取中脘穴。八会穴中...

  • 十大养生穴

    【老师说穴位养生:人体十大养生穴】 1、明目醒脑穴:风池。 2、养胃穴:中脘。 3、补肾固元穴:关元。 4...

  • 痤疮的艾灸疗法

    下面给朋友们讲解几个穴位 能够有效的治疗痤疮。 第一个穴位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脐上5指4寸. 用艾条温和灸...

  • 初天麟:三个手法治胃病

    中脘穴 中脘穴在身体正中线的任脉上,肚脐向上4寸处。这个穴位是胃的募穴,专治胃寒、胃痛、呕吐、泄泻。 用食指和中指...

  • 人体的八大黄金穴位

    【人体八大黄金穴位】 ️【大椎穴】:驱寒补阳的人体太阳 ️【命门穴】:生命之火出入的门 ️【中脘穴】:胃病、胃痛必...

  • 四穴养生保健灸法

    “四穴养生保健灸法”就是通过艾灸人体四大养生要穴“足三里穴、命门穴、关元穴、中脘穴”来补益肾气,温补脾肾,促进脾胃...

  • 霜降之后艾灸常用穴位

    霜降之后艾灸常用穴位 养脾胃: 中脘穴、神阙穴、足三里、天枢穴 肺腧穴:清肺止咳、理气宁心、散发肺腑之热

  • 增加免疫力的几个穴位

    增加免疫力的几个穴位 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颤中穴

  • 穴位学习

    膻中穴和中脘穴,都是任脉上的穴位。 1.膻中穴:心包的募穴,气会穴。 功效:理气止痛,宁心宽胸。 主治:胸闷塞,气...

  • 穴位学习 - 草稿

    膻中穴和中脘穴,都是任脉上的穴位。 1.膻中穴:心包的募穴,气会穴。 功效:理气止痛,宁心宽胸。 主治:胸闷塞,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穴位养生篇—中脘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sj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