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屋

作者: 十月芙蓉非芙蓉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22:16 被阅读0次

          今天下班后,没有直接坐车回去,自从没有本土新增,大街上的人流车流也多了起来。我想去探探繁华的商业步行街,还想寻一寻夜市上的美食小吃。

          步行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让夜市的烟火气又充满了活力,尽管熙熙攘攘中,依然有好多商铺店门紧闭。而,旧书屋依然在那静静的一隅,门是被关着的,影影绰绰中显得有些落寞。不过,店铺的门匾还在上面,从年前疫情反反复复时到现在,大半年没到步行街这里来了,这旧书屋如果还在,真的是一个奇迹。尽管以前我有时也会过来逛吃,但也会到书屋里逗留一下,但在这里买书的次数并不是很多。里面是很安静,因为买书的人多是来此淘书收藏的居多,新发行的书籍之类也有,但不多,所以在此买书的人也就不多。书不应只是被收藏的,我这样认为。当然,有些书是值得反复阅读回味,还是建议能存留则存留,其实也不需要存留太多本,只要书籍有它存在的意义。

          以前,我有时也会去其他一些旧书屋看看转转,但淡淡的霉味总让我觉得不舒服,所以不喜欢在那里面淘书。当然可能是我多虑,经营书屋的主人一般都是爱书之人,大多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整理收捡旧书古籍,他们是真的凭着自己的情怀在坚守着。这一点,在之前的媒体也曾有过采访报道。我在旧书屋一般也是走马观花地浏览,据说在旧书屋要淘找,才会发现一些稀缺的书籍。我想,那些喜欢旧书古籍的人的感情是真的,尽管他们有时也会讨价还价,但对书籍是真的喜爱。所以,对于一些旧书籍的归宿,他们是珍视的,才会有了收藏。

          我知道,我与收藏书籍是有距离的。我没有书柜陈列,只有一张桌子被我当做了书桌,摆满了我喜欢的、我当下需要的书本杂刊。当然,有一些是我买的,有一些也是我从图书馆借来的。但我喜欢收集报纸刊物之类,还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报纸、杂志、甚至挂历上的文字,都有可能是我关注的对象。如果说,小人书满足了我的童年,而几大本剪报,则丰富了我的少年时代。后来自主购买学习刊物与杂志,则让我的目光与视野通往了书桌、教室之外的远方。

          如今,所有的这些纸质本本,同我父亲一辈子的教案一起,被保留在老家的书房。虽说我们都不曾表明什么,但我认为父亲与我一样懂得,这是我们人生岁月中的一部分成长记忆。还是在疫情发生之前的那个春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老家。看着久不住人的老屋一副萧瑟状,看着那一屋子桌凳摆设,还有那叠摞在一起的麻袋里装着的旧书报纸杂刊,免不了的都是回忆、唏嘘、慨叹。我随手抽出一本报摘,发黄的纸张、脱落的扉页、模糊的圆珠笔字迹……历历在目,这就是岁月的痕迹。……

          而如今,想起旧书屋发黄的书页、淡淡的纸张的霉味,又勾起满满的回忆。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用压岁钱买下的的成语词典,那时为了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量而买的,曾经在我的学生时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今,电子词典、百度的出现,让一些基础知识点基本上都能得到答案,这些词典、字典势必会被人们渐渐远离,成为了被束之高阁的旧书古籍,也会被一些藏书爱好者所青睐藏之吧。

          阅历与岁月,让我们读懂了以前觉得晦涩的书籍与文章,但现在能静下来读懂一本书,有时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要说旧书屋里淘书读的人寥寥无几。如今物欲的社会,好多人不是年轻的激情不再,只是情绪里充斥了太多的浮躁,停不住的脚步匆匆,沉不下来的心烦意乱,在这个速食时代让人少了很多闲情雅趣。若没有一点勇气,还真的坚守不下去。旧书屋的经营者是为了生存糊口,但也是心有情怀的不凡之人,想想也让人尊崇呢。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旧书屋还在,只要灯亮,温暖就会在,期待下次它的门是敞开着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旧书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tq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