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我总喜欢写点什么,但大部分都是听着网上的人讲的,好像是记笔记,也好像是抄写。
要说这个习惯,原来是没有的,读书就是看,看完翻页,仅此而已。要说有点什么想法,那也是一闪而过,没有意识去抓住,记录下来;也没有那个愿望去刻意抓住什么想法,总以为想法既然出现了,自然会记得住。
后来,很多博主说,读书要记笔记,要抄写金句,要留痕迹,甚至有的人说记录、消化、然后撕下来随时温习。我也就跟随起来了,看书不再是坐在我的单人沙发上,而是正襟危坐,书旁边摆着笔和纸,不想写在书上,就写在便利贴上,贴在书上。
一开始觉得自己随了大流,挺有份儿的,没有落后,看书的价值又被无形中提高了许多,存留于精神世界,窃喜。
后来,记着记着,写着写着,感觉哪里不对,很多文字都是书上有的:有自己感觉是金句的,有那种好像是比较重要的;却没有多少是自己想出来的。
这样不好吗?不是,读书本就是自己的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问题是,读完以后呢?有什么东西留在了自己的脑海中了吗?还是说,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与人聊天有谈资了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读完就忘,简直就是读了个寂寞。
得有个办法来改善,找来找去,每每遇到读书时刻,还是抄写的多,记住的少。就好像怎么都不得其门而入,又或者故意在门口转转,不想进去。
前两天,我的一个同事和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他一直在坚持健身,而我一直在开始健身。什么意思呢?就是我经常换健身方式,购买器材,但就是没有什么进步,或者是在某一项上有什么进展,总是在初级阶段徘徊。
问题的症结就是如此,我读书一开始记笔记是感觉有点逼格了,后面发现记笔记对于消化内容没有帮助,仅仅是抄写居多,却又不去找方法改变。一直在阅读能力方面没有什么进展,导致了读书时间花费了,书没读多少,内容也没有消化掉。
心态出现了问题,就需要从心态上改变。
因此,我的心态改变要从阅读的期待方面开始,总也读不完就读不完吧,接受现实,对自己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觉得罪恶;跨出舒适圈的觉悟一点一滴地去体会,不必多,就当是完全迈出去之前的热身吧;那种“读书没必要学习技能”的心态要摒弃,信息内化是需要有效率的,看完就完极其没有效率,把一本书榨干,消化完才是对得起这本书的态度,也是有效率的表现。
那么,心态准备好,方法上我决定读书再慢一些,发现那些自以为重要的,有感触的,还是抄下来,但方法上改变一下,不管是什么内容,原模原样抄下来,不如就勾画出来,然后在便利贴上用自己的思考复述,或重新打乱重写,或者用自己的话描述意思。关键在于思考,记录只是把当时的想法写下来,过后回忆难免会有偏差,记忆是会跟随自己的情绪系统改变的,那一刻的思考准确记录才是重要的。
书不能只读一遍,再次阅读的时候,以前怎么想,怎么复述的,结合再次阅读时刻的心态,人生经验的不同,感触自然会不同,这样做达到了提高思考深度的目的。
过程肯定是比较枯燥的,慢是为了适应并养成习惯,慢也是为了降低难度,避免过早放弃而又回到以前那种在初级阶段徘徊的状态中去。
同时,有进步是为了给自己信心,有自信,阅读之路才能走得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