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中阶段,最容易毁掉孩子的几个习惯!你家孩子有吗?

初中阶段,最容易毁掉孩子的几个习惯!你家孩子有吗?

作者: 寻找诗和远方 | 来源:发表于2023-04-13 07:10 被阅读0次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说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的养成阶段,那么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则是孩子习惯的成型阶段。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在这个阶段一旦成型后,再也难以改变。

所以说,有读初中学生的家长,及早地知道初中阶段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过早地进行干预,趁孩子的坏习惯还没完全定型,将它慢慢革除,再去让好习惯渐渐注入孩子的身上,一样也能收获一种完美人格。

那是哪几种不良习惯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初中教育教学的经验,有以下六种不良习惯的学生家长要注意了。

一、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参与师生互动。

这样的学生把课堂当成聋子的耳朵。老师在上面讲老师的,他在下面玩自己的。要么老师在上面讲得苦口婆心,他却与同桌或是别的学生讲闲话。要么老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他却人在曹营心在汉 ,两眼空洞目光黯淡地在走神,享受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世外桃源。凭你老师讲的唾沫横飞,我自风淡云轻。

二、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完成,一旦老师逼紧了,就靠抄别人的作业混数。

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课堂笔记,课后又不向老师和学生请教,作业自然不会做,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作业,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完成。为了应付老师,怎么办,总是靠抄人家的作业过日子。比方说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他是不会做的,老师若逼紧了,他就第二天早早地到校,直接抄别人的作业。至于课堂作业,也是抄,总之做文抄公多好,既省力又省心。

三、喜欢玩手机,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

这样的学生在家里玩手机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因为上瘾了,一时改不过来,只好偷偷将手机带到学校。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让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可这样的学生总有办法,将手机带到身边。一旦被手机操控了,连上课都忍不住玩。直到被科任教师收他的手机,他还没反应过来,仍然沉浸在手机的太虚幻境之中。

手机没收后,这样的学生像掉了魂似的,整天闷闷不乐,茶饭不思,精神恍惚。向老师或者通过家长向老师索要手机,并在老师面前信誓旦旦地说,把手机给我放在家里,再也不拿到学校来了。结果手机一旦到手,又故技重演。

这样的同学完全成了一个手机控,像中了盅似的被手机操控很难改正。

四、上课扑在课桌上呼呼大睡。

有这样的学生,晚上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玩到深夜甚至通宵,到学校上课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扑在课桌上睡觉。那简直是睡得天昏地暗,也毫不在意。即使老师把它唤醒,过不久,他依然又寻找他梦中的周公去了。

有老师幽默地戏称这样的学生叫“睡睡平安”,因为他如果不扑在课桌上的睡觉,就会在课堂上捣乱,吵得师生无法上课。用古人的话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所以久而久之,老师上课时也懒得理你,反正你睡觉既不危害国家,也不危害社会,更不危害集体。既然老师改变不了现实,为什么不去接受现实呢?

五、下课不去上厕所,一上课就借故上厕所溜出去打发时间。

有的学生,把上课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实在是不想上课了,就向老师请假说要上厕所。因为人有三急,老师不能说不让他去 万一让学生憋出了问题,那就吃不完兜着走。所以老师只好答应了他。

关键是这样的学生不是偶尔一次上课上厕所,而是除了班主任的课,不敢提上厕所外,其他科任老师的课,都要去上厕所。

实际上师生都心知肚明,他所谓的上厕所,不过是想借机溜出去放放风。因为课堂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就等于是牢房。

六、上课偷偷地吃东西,一不小心就听到他咀嚼零食的撕咬声。

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的学生没有哪一个不喜欢吃零食的。只要是学校,都有卖文具兼卖零食的小超市。一到下课,学生超市里就人头攒动,他们分分涌向那里,购买喜爱的东西,把个超市的老板忙得不亦乐乎。

下课吃零食无可非议,但有的学生上课也吃,因为他买的零食多啊,下课怎么吃的完,于是上课也吃,搞的教室里散发出零食特有的味道。这样的学生家生家里一般有钱 ,所以课桌上堆满了各种饮品和吃食,课桌俨然成了堆放零食的秀珍超市。

你说学生一旦有在课堂上爱吃零食的习惯,他哪有心事专注听讲,与文本互动,与师生互动。

有人说,学生有以上的不良习惯,老师为什么不去教育引导,让他们依然故我呢?

看官应该知道,现在的学生不比上世纪前的学生,他们个个是娇娇宝宝,不肯吃苦耐劳,养尊处优惯了,一时难以扭转过来。老师只能用说服教育的方式去管理学生,一次两次三次说服教育没用,那第四次呢?只能无奈地选择放弃,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管理得好的,在不然社会上还要警察监狱干嘛?

你老师管重了,他要是跳楼怎么办?比方说,你不许他玩手机,他要与你拼命。这是某个学生家长向班主索要被没收的手机说的话。连家长都纵容孩子玩手机,你教师怎么办?

所以说好习惯形成会终生受益,坏习惯形成会害人不浅。希望家长们积极与班主任和学科老师交流,摸清孩子平时在校的不良习惯,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校正。不要让这样的坏习惯定型了,那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中阶段,最容易毁掉孩子的几个习惯!你家孩子有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we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