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
这一感觉从学校里的行道树叶子一夜之间变黄开始。这个季节是我最喜欢的时节,深秋有股子决绝的狠劲,叶子不要命的黄,然后哗啦啦地落,斩尽一切过往。
上周开始气温有了回升,最近也不用担心受威海妖风的威胁,那力度仿佛要吹透人的五脏肺腑直至灵魂变得轻薄,仿佛带走春天留下的旖旎心思,让你干干净净接受冬日的来临。
«世说新语»中载张翰于秋风时,因鲈脍莼羹之思辞官还乡。读到此处,一叹他何等性情中人,快意潇洒,二叹我这亦如他般的天地远行客只得在他乡寻找和故里口味相似的饭食才能解我相思。而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人,在这秋风刹起,温度凉爽的时节吃一碗筋道的油泼面,无疑是莫大的幸福。
油泼面,最重要的是面。这面也可分为扯面和棍棍面。面的形状不同,做法不同,口感也不同。而不论哪种都是在和面醒好之后开始的。和面极为重要,为了筋道,有时妈妈会边和面边加点盐,加水比例是按口味来的,想吃软一点的面就稍微多加水,硬一点的就少加水。然后把面揉成团,用湿布加以覆盖,作用是为了让面醒一会,口感会更柔韧,加上一层湿布也是为了避免和空气接触干燥使面团表层裂开。大约过十几分钟,便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扯面便是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棒棒,用油润湿表面,等待后续在厨岸上扯两下然后下锅;棍棍面则是把面团分开,用手擀成一根根细细的面条,进行与上面扯面最后同样的程序。
锅里煮面的同时,就可以烧热油了,等面捞起来,迅速的往面碗上撒上盐,辣椒粉,味精,葱花,蒜蓉,然后舀一勺滚烫的热油浇下去,顿时,芳香四溢。这种热气腾腾的感觉足以一瞬间治愈所有的不快,只想拿起筷子,不顾淑女形象,拌匀一大碗面条,塞进嘴里,咀嚼着麻辣鲜香的面条,和小麦原始厚重又柔韧的天然香气。此时,味蕾给予你的只有幸福感。
觅食记之关中面食尤记得,家中父亲吃面时喜欢就蒜,一口蒜,两大口面,用土话说"很蹿",也就是很够味儿的意思,这也是关中男人吃饭自古流传的旧俗。蒜瓣的辛辣,刺激着口腔,筋道厚实拌料十足的面条丰富了口感,也缓冲了蒜的辣,使之变得柔和,两者相碰,别有一份豪爽特色的滋味。油泼面要用大碗盛,这样才搅拌的开,使酱料均匀沾在面条上。因此至今陕西的面馆依然沿用着大如面盆的碗碟。要是外地人第一次见,往往吓一跳。后来出来读书,也喜欢吃面,但令人失望的是,很少见到手擀面,大多是机器面,配上些不咸不淡的卤汤。倒不是我挑剔,亦或贬低别处面食,只是,吃起来到底不如家乡面食的那一份带有关中人气质的"蛮劲",吃到大汗淋漓的畅快感。
觅食记之关中面食面的种类有很多,油泼面,炸酱面,臊子干拌面,还有浆水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炒面,凉面。去面馆,有的时候,会有水灵的陕西女娃操一口俏皮的方言,问你,要鸡蛋还是加臊子,或者韭菜。要是都想要,那店家菜单上还会有"三合一""四合一"等等。
吃面时,往往大人们在的时候,便会要求小孩子们喝面汤。有句俗语"原汤化原食",便是幼时我听奶奶这样教育我们喝面汤助消化。当然,如果稍微长大一点了,年轻的学生结伴一起去吃面,那饮料大多是冰峰了。吃一口筋道爽滑的面条,喝一口冰爽橘子味儿的冰峰,那感觉只得一个词"带劲"来形容了。
面食好吃,上至富贵人家,下至贫寒百姓,算是大众食物。至今的面食物价也大多在本地不超过十元,却是最顶饱的食物。面食也简单,和面,发面,下面,短短几步,却美味可口,解人口食之欲。关中女人,都是做面的好手,也是家里端庄大方的贤惠妻子,妈妈。
觅食记之关中面食面食于我,和许许多多关中的孩子一样,是最常吃的一种饭食,它普普通通,在奶奶妈妈手中变换出层出不穷的花样。它是这个世界对我们最直接的馈赠,它和土地联系在一起,和关中祖祖辈辈的男子,少年,女人联系在一起。关中面食,我大概已经懂得,这舌苔上记住的一味,也是故乡关中系于我这游子身上的一根风筝线,牵着我,让我在人生途中不论走的有多远都能回回头,时而看看远在西安古城下这方温柔又朴实的土地,看看我的来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