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样才能够改变别人呢?
永远不能。永远也不要想。
无求助,不助人。
永远先确认对方有「需要帮助」的意愿,再帮忙。
试图让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用指责、命令、评判、愤怒的方式促人改变是野蛮的,注定也是徒劳的。
“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这句话纯粹是伪装了的胁迫,其根本的意图是胁迫听话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沟通中人们最常用的模式是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别人的行为,在实践中却根本走不通。
道理直给,根本不起作用,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人们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采取行动,若没有强大的外界压力,没有人愿意任人摆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他的偏好,他的价值观,或者他做事情的一些方式方法。
道理不会带来另一个人的改变,只会让自己的感觉好一些。而我的感觉好了,对方的感觉往往会更糟:
什么道理都讲了,该做的也都做了,言下之意不就只剩他一个人的问题了吗?
李松蔚说:改变别人是一种干预。
干预者如何判断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或者对人是好的呢?
正确的做法,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需求,而是想办法帮他实现他的需求。
「干预」。就是外力的一种强行介入。
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手段,技巧,产生一种力量扭转这个人的意愿,让他去做不一样的事。这才是一个成功的「干预」。
好比说我在家装修,钻墙的声音打扰到邻居的生活,物业就会来干预,让我重新安排一下装修时间,想办法把噪音减少一点。我可能会说:凭什么?我就是想现在往墙上打孔,为什么不能按照我的想法来呢?
听电钻“吱,吱,吱吱啦啦”的响声,可能你会觉得他这是炫耀:我,我,我的房子呀。
对方根本没有这个意图,是你自己的情绪把你气到了。
干预的出发点,就是人和人之间有碰撞。这种情况,我时常心存一个念头:有没有可能我是错的?尤其是我的情绪发生剧烈波动时。
干预者如何判断自己这样做是对的,或者对人是好的呢?
我们又有一个反例:
一个人感冒了,要把他扭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吗?
似乎也不用。
因为我们认为,他怎么对待他的身体,是他自己的选择。除非是严重的传染病,会妨碍到公共安全,否则别人不会主动介入。
干预的前题:当事人要有一个决定:我自愿接受干预。
药是他自己要吃的,手术同意书是他自己签的,后面再做干预就比较心安理得。
除非危及生命安全的时候,干预是需要更多强制性的。因为安全底线在伦理上优先于自主。
只要对方没有重大的安全风险,不会危害他人,就不能超过他自身的意愿来干预。
哪怕他被诊断为一种异常心理,但他要不要改变?他自己说了算。
所有自愿的干预,都可以看成一种服务。
第一,系统式的干预不是为了否定一个人的需求,而是想办法帮他实现他的需求。
时刻记住我们在为他服务,我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至少是很大程度上互相理解的。
第二点:系统式的干预总是指出「怎么做」,而不是「心里该怎么想」。
干预行为和干预态度,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态度是没办法从一个人那里以一种强制的方式传输给另一个人,倒是常常会适得其反。
最后一点,干预结束后,不需要干预者的参与,系统也可以自行保持稳态。——在相当长的一个周期内。
改变他人不可能,唯一的就是改变我的身语意,去影响他人,在对方心里想要达到的方向上,在对方个人许可的情况下,施加帮助。
通往地狱的路,是鲜花铺就的。
时刻承认,我「有可能」帮不了他:
我给他的建议可能是错的。就算没错,也可能不适用于他。
我掌控不了他,这不意味着绝境,他永远会去寻找自己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