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
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官员们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要强些。”
子服景伯便把这话告诉子贡。
子贡道:“拿房屋的围墙作比喻罢: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探望到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他那宗庙的雄伟,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罢,那么,武叔他老人家的这话,不也是自然的吗?”
子贡的比喻真是相当巧妙,很形象地指出孔子学问的博大精深,体会不到这一点的人,不能怪他们,只能说是根本就“不得其门而入”,怎么能有机会去了解呢?
让我想到,做事和找老师一样,都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或途径,也需要有这么一个机缘,让自己有机会和老师学习。
那么,要如何“得其门而入”呢?
明确目标:首先,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所在,进而确定想要寻找的老师类型和领域。
广泛调研:通过搜索、参加相关领域的研讨会、讲座和工作坊,了解在感兴趣领域内有哪些专家和老师。阅读书籍、研究论文和行业报告也可以帮助了解潜在导师的背景和专长。
主动搜寻:现在的社交媒体发达,给了我们认识好老师的机会。
主动接触:一旦确定了潜在的导师,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或直接会面的方式联系。表达尊敬和学习的愿望。
观察和评估:在决定跟随某位老师之前,观察他们的教学风格、专业知识和与学生的互动。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满足你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建立关系:与潜在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可能包括参加他们的讲座、参与讨论、提供帮助或表现出你对学习的热情。
持续学习:一旦找到合适的导师,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实践。与导师保持沟通,及时反馈你的学习进展和遇到的挑战。
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是检验和深化理解的最好方式。通过实际操作,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导师的教导,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感恩和回馈:对导师的指导表示感激,并在适当的时候回馈他们的帮助。这不仅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建立长期关系的重要部分。
2、在个人成长的领域,需要提高对自我的要求,持续学习和探索,孔子的“墙”很高,知识和智慧也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老祖宗的学问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最近听了马骏大校的演讲,说到国外的将军比如蒙哥马利等等对《孙子兵法》的推崇,他们也对于我们的兵法做了详细地研究,且深入进行实践。
3、保持谦虚:一旦觉得自己还不错了,知道的蛮多了,就需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处于进步平台期了,倦怠了,失去好奇心了。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探索和好奇心,继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