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爽是家里的独生女。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五年。本来朱爽应该一毕业就结婚了,当时在大学里谈了一个恋爱关系很不错,但最终没走到一起。其中的缘由主要是朱爽的父母反对。
但朱爽一点儿都不记恨自己的父母,反而觉得很庆幸。
朱爽当时谈的那个对象叫志远,是市里的人。朱爽是个外地人,考大学的时候考到了这个城市。两个人是同班同学,都是学生会的成员,平时负责着一些社团的事宜。
大学也是个小社会。两个人相处久了也就谈上了恋爱。年轻人嘛,很正常,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一起。
大学四年,朱爽想着也该跟志远把关系升华一下,恋爱都谈了三年了,也该结婚了。
朱爽是一直都盼望着结婚的。对于结婚这件事,朱爽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憧憬。
当时志远和朱爽还在热恋期,便欣然同意了这件事情,也预约了朱爽家长,准备一家人过去吃饭。
志远本身也是很紧张。这也是志远第一次恋爱,第一次去女孩子的父母家。但见到父母大包小裹的,装了很多土特产、礼品等等的东西,也就放了心。
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志远带着忐忑的心到了朱爽的家。朱爽的父母非常热情,早就开始做饭。毕竟朱爽家靠海更近,同时朱爽的父亲也是做水产生意的,这一桌主要的菜品便以海鲜为主。
朱爽的父亲除了搞些时下新上市的鱼虾,更是专门从渔民手里买来了新鲜的螃蟹鲍鱼。螃蟹还没到上市的时候,因此就贵一些。但各顶各的肥硕无比,捆扎好用手掂起来格外有分量。
朱爽家厨房小,志远父母想要帮忙,没有下脚的地方,只能作罢。等到饭菜上了桌,志远的父亲拿出了好酒,两家人高高兴兴地吃起了第一顿饭。
朱爽家格外重视这次见面。桌子上有七八道菜。摆在正中间的正是烧鲍鱼,还有螃蟹。而其次的则是红烧肉、清蒸鲈鱼,靠边上还有一碗消食儿用的丸子汤。
这标准可以说相当丰盛了。志远的父母很快打消了尴尬,熟络了起来。尤其是志远的母亲,本来就是个性格豪爽、自来熟的人,便很快展现出了她真实的那一面。
朱爽父亲当时买螃蟹买鲍鱼的时候,特意按照人头买的,一个人分两个吃,刚刚好。结果没想到志远的母亲如风卷残云一般,上手就吃了四五只。
朱爽的父亲在席间跟朱爽的母亲互换了一个眼色,朱爽的母亲就明白了,又连连劝酒连连劝菜,更是主动把那盘烧鲍鱼往志远母亲那边儿推了推,一边推还一边说:“千万别客气。”
志远的母亲见到自己未来的亲家如此热情,自然也就没有客气,一只又一只的吃。不多时,半盘都没了,其他人还没尝过。可志远的母亲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奇怪,反而问大家:“你们都愣着做什么?朱爽妈做的饭实在是太好吃了。”
朱爽难掩尴尬。但想到毕竟自己未来是跟志远结婚,婆婆什么样其实关系不大。没想到后面的事情超出了朱爽的预料。
一桌人酒足饭饱之后,自然开始谈论起了正事。志远家里意见很明确,现在年轻人都不容易,彩礼毕竟是两家人新生活用的,不如能少就少,而新房由他们家出。
志远的母亲说:“我们家志远可是三代单传,希望以后的大孙子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朱爽的父母连连应和:“是啊,说的太对了。”
两家人最后话题落点在什么时候结婚上。没想到朱爽的父母说:“婚事不着急嘛,毕竟现在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自由结婚。两个年轻人,没准儿看到好日子再反悔,不如多给些时间。让两个人自己商量,婚事就再缓缓。”
志远的父母听着也在理。后续寒暄了几句就回去了。
等到把志远一家人送走之后,朱爽的父母严肃的对朱爽说:“这个男朋友还是分了吧。”
对于自己母亲这句话,朱爽一点儿都没感到意外,这个家庭至少有两个问题,每个都很致命。
第一个是志远的母亲。太过自我了,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在饭桌上吃饭,作为宾客大手大脚吃起饭来,风卷残云。倒不是心疼那几个菜钱。由小见大,能看得出来。
第二个是他们家里的观念。都什么年代了,志远的母亲竟然还能说出几代单传这样封建色彩严重的词语。一听就知道志远他们家重男轻女思想非常严重。
到时候嫁过去了,怕不是成为志远家的生育机器。万一生个女孩子以后没准儿就一直要饱受婆婆的脸色看了。
朱爽把自己的看法跟自己母亲说了。朱爽的母亲说:“你说的很对。因为两家离得比较远,到时你挨欺负了爸妈也在你身边。你嫁到他们家去,就得受他们家摆布。未来什么样谁也不敢保证。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志远妈意思说彩礼可以少一些,房子他们买。但可没有说房子是全款。如果彩礼都出不起,房子怎么能全款买下呢?”
朱爽点了点头,是啊如果嫁过去了志远家是全款买的房,到时候如果没有随志远家人心愿的话,就会被赶出去。如果嫁过去是只付的首付那就更痛苦了,自己还要跟志远一起还债。怎么想都是个坑,等着自己跳。
朱爽的母亲看到朱爽明白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个时候志远打过来电话说:“我妈说了,让问问你什么时候结婚?”
已经想通想明白了的朱爽毫不犹豫的说:“我们不结婚了,分手吧。”
志远在电话那头一脸诧异说为什么?
朱爽说:“你家人我不太能接受得了,长痛不如短痛,就散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