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在与临在

同在与临在

作者: 知行合一ABC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0:46 被阅读0次

    做教练有一段时间了,感觉聆听还有很大的空间。有时候自己提出的问题与客户想探讨的问题不一样,或者虽然有关,但如同隔靴搔痒,不能做到直击靶心。为了解惑,专门与小院长讨论了这个话题。

    小院长说,这与深度聆听有关。表面上看,我们保持了教练位置,实际上我们没有与客户同在,没有去感受客户的感受,只是听到了客户说的话,然后用自己的价值观进行评判,然后作出反应,这是临在。

    要真正地做到与客户同在,就要放下自己的价值观,用客户的价值观去感受客户的感受,与客户保持同频,达到自然的流动,才能产生心流。

    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个词:“抽离”。

    有时候我们会被客户的故事所感动,被带入到客户的故事当中,无法走出来,出离了教练位置,所以也就无法更好地支持到客户。这个时候需要教练保持抽离的状态,去聆听客户故事背后所反映的价值观,帮助客户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看这个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什么时候要与客户同在?什么时候要临在?什么时候要抽离呢?

    我个人的理解是:

    同在——要贯穿整个教练约谈的始终,这个时候教练是放下自我,没有评判,体验客户的价值观,与客户一起探讨价值观背后客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样能够建立起深度的亲和和信任,才能真正支持到客户。

    临在——是教练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在聆听,并加以评判,然后带着引导或建议性的问题发问。这个时候教练貌似在提问,实则是在引导,站在一个比客户高的位置上,俯视着客户,结果引起客户的反弹,亲和被打破,信任被破坏。所以是不可取的。

    抽离——感觉与同在有些自相矛盾。在昨天晚上的练习中,听到伙伴的分享说,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听什么,是听人还是事?人们在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往往会与自己链接,从而产生共鸣,这是听事。这个时候我们往往是处在情绪脑中工作,虽然可以和客户保持良好的亲和,对客户的帮助却比较有限。如果这个时候教练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去听故事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就会找到客户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个时候是与客户同在的,能够更好地支持到客户,这是听人。

    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同在而不临在,抽离并且同在,还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找到每个人自己的方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在与临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gp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