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有个重要的日子,儿子的生日。我是一个讷于言的人,一般在重要的日子和场合,说不出什么话,哪怕心里有万语千言,到嘴边的也可能只是“吃好喝好”那种平白的话。
儿子去年大学毕业,现在正准备12月份的研究生考试。在家复习效果不行,今年5月22日,报了一个辅导班。现在是上午、下午、晚上在那里学习,作息时间和高中时差不多。我记得,初中的时候,他们是不上晚自习的。
8月18日,老家分房子,先生拾到了九号楼的九楼,递给我红色小纸片的时候,说,怪巧,长长久久,又说,这是老祖宗给留下的。
房子当时没给钥匙,一个月后,最迟年前,钥匙就会到手,给了钥匙,租赁费接着停发,这笔钱打到先生账户上,多少钱我不清楚,可能是每月700,按季度打款,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没钱了,拖欠了好几个月的。
老家这房子,大概率儿子不会回去住,将来是我和先生的窝,既然早早晚晚得回去住,晚回去不如早回去。儿子上学、就业、结婚、生子,这些都是能够排上日程的事情,现在还没有着落,急当然是急不得,但若是没有丝毫的打算,似乎也不成。再说吧。
去年儿子生日的时候,我给自己买了个DVD机,现在安静思考的时候比较多,所以没怎么放过,偶尔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放一张自己喜欢的碟片听一听。这段时间晚练的时候,经过万达广场,夜市那边游乐场上的低音炮山响;这里一伙儿、那里一伙的广场舞,也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还有暴走团的音箱……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我心里对声音起了厌烦,有一次,对先生随身听的声音也讨厌的不得了,就离他远远地走。
这段时间,我俩走路的时候,不再听音乐,改听评书了。听评书好,两人都沉浸下来,沉浸到故事里。以前听音乐,边走路边说话,有时候话不投机半句多,走着路打嘴仗;有时候听他各种评论,他性子急,眼又尖,几百米外的事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我,和他的反差极大,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我都能看不见,所以对他的各种评论,我心里格外嫌弃,认为他是在无端地消耗自己的能量,说他又怕他不高兴,只好选择性地听不见。
今天是我第三次24小时轻断食,从昨天开始,儿子就说,你选择这种方式对待身体,身体出于保护它自身,会关闭你看见的功能。或许吧。身体供不上能量,自然会虚弱些。
现在的记性,不知道是不好了,还是懒得再动脑子记忆了,以前的许多事情,现在已经记不清了,所以,今天在新浪博客上,看到2010年写得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很是欣慰,那里边的记录,能够帮助我回忆从前的事情,看来这些碎碎念的东西,对别人或许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对于我们自己,却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呢。
2023年8月20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也快啊,当初那么个小人儿,展眼这么大了!”
儿子生日那天早晨,我在厨房里忙活一阵子后出来,望一眼北窗下酣睡的少年,转到客厅中央,舞着手,对正看电视剧的婆婆,笑吟吟地说。
少年、妈妈、奶奶,结缘已经整整十一年了。
十一年了。
十一年前的八月,我回水泉待产。已经立秋,一早一晚很凉爽了,不过晚饭后,我和韩青年(那时还没晋级,不可称为“韩爸爸”)总拿了板凳或者马扎儿,去巷子口找婆婆,听左邻右舍们海阔天空。那阵儿,连阴天的时候多,夜空总不见有几颗星星,秋虫倒是不停地呢呢哝哝。
8月22日晚9点,还在巷子口坐呢,腰忽然就疼了起来,两分钟一波儿,婆婆决定:去医院!就赶紧喊了庄东头住的四姐,拿好身份证、准生证、查体档案、包被、尿布等,叫上事先联系好的出租车,直奔中心医院而去。
那时,中心医院的妇产科在十一楼,我到的时候,医生说开三个骨缝了,就直接推入待产室。待产室西墙上挂着石英钟,疼痛的当儿,我居然记下了时间,11点25分。疼,世界末日般的疼,尽管我知道这疼会过去,但还是想到了死。不恐惧,没法子恐惧,孩子即将出世,所有一切,必须承受。
韩青年肯定在奔波,慌慌地按护士的建议采购,因为不知什么时候,我手里多了两大块儿巧克力;四姐一个劲地嘱咐,一定要记清孩子的模样,莫让人家换了去!
凌晨3点半进产房,两分钟一波儿的疼一直加剧,无计可施,只能双手抓紧了产床两边的横梁,后来才知道,手指上竟然勒出了颇重的伤!外面渐渐现出天空的轮廓,清晨一瓣一瓣地开放了。
“男孩,49公分,3100克。”护士说这些的时候,我并没有看见我的宝贝儿,只能看到对面墙上的时间:6:10。
韩爸爸和四姐在产房门口迎我。看到韩爸爸,骄傲的激动的,撇撇嘴,想哭;四姐赶紧过来:“不能哭!障下毛病喽!”我很听话,果然就先不哭了。
在医院住了四天半。姐姐们轮流伺候我;韩爸爸天天陪着,晚上睡走廊,照样呵呵的,姐姐们听见什么动静,就赶紧进来看看。8月27日上午出院,婆婆老早从家里赶来接孙孙。在车里,婆婆抱着孙孙在前面坐,我在后面,忽然觉得,这个孩子对于婆婆,正像他对于我,是同等重要。
……
其后的生活全围着孩子转,孩子需要看,我要上班,婆婆只能跟着我们,从那以后,就一直跟着。
十一年,小小孩长成了渴望成熟之少年,奶奶成长为率性自然之老小孩,我和韩爸爸也是风风雨雨,十一年的缘分啊。
“看好孩子,莫弄差喽!”四姐说的话,我可记住了:那时,我久久地盯着孩子,要记住他的模样,可老觉得记不住,于是继续打量,病房门开的时候,一定要看看是谁,呵呵;上个月,儿子剑桥英语课后自己一个人跑回家,我去学校没接着,急得满世界慌,好容易养这么大,莫丢了呀!这种恐惧感一直延续到现在。
人生若只如初见。
2010-8-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