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明确阅读目标,但即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也会不知道如何做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如何将精神集中在所做的事情上并有所收获。
做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需要方法!
※ 主动的阅读基础:阅读者需要围绕书籍提出四个基本问题
主动阅读的核心在于 —— 阅读时要提出问题,阅读中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具体是什么问题呢?
1)这本书在谈什么?
引导阅读者找到本书的主题,发现作者如何依次发展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议题。
2)作者的主要观点,怎么说的?
引导阅读者找出书中的主要想法、声明与论点,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作者要传达的信息
3)这本书的内容是否有理?
引导阅读者综合前两问题的内容,结合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判断书里内容是否是正确的,这也是对个人理解力的一种锻炼与提升。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引导阅读者向自己提问,书中的资讯对自己有什么意义?自己是否有必要了解?
前两个问题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全面的了解全书的架构、观点、核心主题,后两个问题则更多引发阅读者去思考,这本书的合理性、对自己的意义,比前两个问题跟能引发思考、提升理解能力
※让书真正属于自己:学会做笔记
阅读就是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阅读者跟作者之间相同或相异的观点。
做笔记的意义
1)让阅读者时刻保持清醒
2)让阅读者将思考的内容进行表达(说不出来证明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3)让阅读者通过写下自己的感想,记住作者的思想。
做笔记的方法
1)画底线——主要重点/重要有力量的句子
2)画底线+外加框线——画线内容再次强调/内容太多,整段标注
3)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慎用,强调书中最重要内容。可在这些位置折页或放书签,随时唤醒记忆。
4)空白处编号——对作者论点的系列陈述进行顺序编号
5)空白处记录其它页码——作者书中其他位置的同样论点、相关内容、不同观点。将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Cf=比较/参照)
6)圈出关键字或句子——主要重点/重要有力量的句子,与画底线功能类似
7)空白处做笔记——记录阅读时的问题/答案,帮自己回忆提出的问题或答案;记录书中复杂论点的简化说明;记录全书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最后一页可作为全书观点索引页。
书前空白页可记录阅读者的思想,书后空白页可记录全书个人索引。最后再在书前空白页处列出全书大纲(在个人完成全书阅读后,尝试进行全书架构梳理,它代表自己对全书的理解程度)
※不同阅读层次下,需要完成不同类型的做笔记方法
结构笔记——应用于检视阅读——在目录页/书名页,记录相应问题的答案
问题内容:这是怎样的书?/全书在谈什么?/书中使用怎样的架构,讲述观点或陈述主题?(注意:笔记重点是全书架构,而非具体内容)
概念笔记——应用于分析阅读——判断书中观点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意义
问题内容:本书立论的内容是否精确?/提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对阅读者的阅读是否有意义?(注意:笔记的重点是作者的观点,随着逐渐深入,会出现阅读者自己的观点)
辩证笔记——应用于主题阅读——综合多本书/多个作者的观点
在某个单一主题的框架下,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进行罗列(注意:这是一个讨论情景的笔记)
写在最后的内容:
1)无论是向自己提问,还是在书中做笔记,都需要阅读者在阅读中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最终掌握的程度。
2)先从一个步骤开始。通过每一个分开的步骤,让自己全神贯注的去完成,有效的将每一个步骤做好,建立起整体的顺畅。
3)阅读过程可能涉及不同的阅读层次,面对不同规则,这只代表阅读呈现出的复杂性,并不意味着需要形成各种不同的习惯。阅读最终会将众多规则、提示、要求整合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动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