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书,好就好在在教学方面有她突出的见的与贡献。古人的教法,时至日新月异的今天仍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如学生过错未发生之前,以礼乐约束提醒之,称准备;在适宜教育时,再对生施教,谓适时:据学生之理解水平,对学生教育,叫有节;让学生互观摩,从中得启发,曰切磋。
教育学生之鼻祖孔先生,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四种毛病:①贪多求快,不求甚解;②学不专一,见异思迁;③故步自封,不求进取;④固守一知,不能旁通。于是,孔指出青少年学习成功之路时提出:a,永远学习,永远思考,永远实践,永远创造。b,一个人学习的成功,在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下,不仅取决于教学和生活环境(家境、社会丶学校)的文明氛围,还取决于学习者的求知欲望,持久毅力,身体素质与自制能力。
春秋时期,以孔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远古教育美德的基础上,针对古代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改革,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论语》对当今教育的指导意义在于:学习者乐知为上的兴趣、循序渐进的过程、勤学好问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教育者有教无类的措施、因材施教的能力、诲人不倦的精神!简易归纳之,即:①乐趣,②序进,③勤学好问,④持恒,⑤教无类,⑥因才而教,⑦诲人不倦。
《论语》的主要论点:①孔在教学上的闪光点即思想→发愤忘食。从学中找乐趣。他始终认为:A追求知识者→不如喜欢知识者;B喜知者→不如从求知中寻找快乐者。C要懂循序渐进,常复习,把学新知与复习当乐趣。D,把思与学结合起来。E学习态度要老实→实事求是,知是知,不知为不知。不弄虚作假不自捣自。E评生成绩,要因人而异。F学要专心,要排干扰。G教学有三不讲:①生无求知欲望时②生提不出问题时③生达不到举一反三时。H对生开展德智体美全面教育。
孔提倡四教:文、行、忠、信。
人对自身的知识水平要有自知之明。①天资聪→最好;②学而聪→次之;③遇不懂才学→较差;④不懂还不学→最差。
学习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把诗歌教育当成教育的最好境界。诗歌,起源于商。当时的上层社会,已知诗能言志。传吟情感真切之诗,可达惊天地动鬼神厚人伦之效。王室都设采诗官,诗呈上,上依诗之内容,制出理政措施。
《论语》及儒家经典的许多哲理来源于《诗经》,有的就是对《诗经》的注释与解析。例《大学》原文:《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论语》或儒家其他经典,无不引诗据典,诗文并茂。孔《春秋》、曾子《孝经》、孟《孟子》,无不因诗而一脉相承。
诗歌教育,它不仅使中华古文明得以传承,且将知识传授与思维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孔教育思想最成功的因素之一。
儒学认为,诗歌是形象思维的结晶。在一定条件下,可转逻辑思维。诗歌的感情魅力,对人思想的潜移默化与情操陶冶,是任何礼教都无法比拟的。诗歌是一切新思维、创造灵感的源泉。
孔在《论语》中所倡导的诗歌教育,自春秋起已深入人心,并将这智慧之树,深植中华沃土,使之一千五百年后至盛唐文化中大放异彩。孔把诗歌看得异常神圣。只有高才生才可与之对谈。常以诗立论,以诗作结。孔赞《诗》三百纯朴无邪!他认为人不学诗,其语言必乏味,视线不开阔,学诗易融社会,也排烦恼,更可加深对宇宙的认知。简直包罗万象无所不能。
《论语》中强调学诗的目的,在于启迪思维、提高创造力与处世能力。
…习至止,拂云见日,让愚昧无知的我等刹那得新颜,深感甚幸甚喜!吃么么香甜眠而也H,度最平常日子心乐神怡也似过大年!
2月7上午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