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1.关于恐惧,一个没有对物体产生恐惧的儿童与已经对物体产生恐惧反应的儿童在一起时,他的行为会受到后者的影响。
2.对于孩童时期的习惯,我们应该每年抛弃一些,就像蜕皮一样——但与蛇蜕皮不完全一样。
3.关于一个人的成长问题:
假如,在你3岁时,你通过母亲对你的抚养,已经懂得了自己以后的行为方式。你是个小天使,在母亲眼里,你做什么都是对的。你父亲同她一样,也没有对你的所作所为加以修正。3岁后,你开始上学,你成了学校的问题儿童。没多久,你开始逃学,而母亲没有重视的行为。你又学会了撒谎,而且经常偷东西,被老师送回了家,从此学校不允许你去那里上学。你母亲给你请了家教,他教育你,但他不能超越你母亲对你的管制权限。最后,你的人生一败涂地。
4.想要彻底改变人格,只有通过改变个体环境,才能达到重塑个体的目的。
5.习惯的形成从胎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人尚未出生之前就已存在。
6.爱的缺失致使了归属感的缺失,归属感的缺失使得人对周围的一切人际关系和事物都采取破罐破摔的心态,最终选择逃离正常的生活。
7.我们称为“本能”的东西,实则是在环境刺激的作用下形成的习得反应。
8.身体运动受阻,会引发怒的反应。(婴儿实验)
9.幼儿阿尔伯特和小白鼠的实验:说明了人们的情绪并非来自遗传,而主要是因为外界的刺激。
10.恐惧和愤怒行为会引起食物在胃里滞留,并在那里进行发酵,使得细菌趁机大量繁殖,释放出对机体有害的物质。而在爱的行为中,消化和吸收明显加快。
11.我们以自己的言辞习惯来抚养孩子,在言语上就会使他们形成条件反射。
12.当儿童独处时,会不停地说话。就拿一个3岁的儿童来说,他甚至会将自己一天想要做的事情,以自说自话的形式说出来。
13.“当处于不协调的情境中,想让自己从中摆脱时,就会用四肢和躯干行动。”例如,当个体胃的收缩强烈时,个体便会走向冰箱,从那里拿出可以吃的东西。
14.人作为一个接受刺激,并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有机体,离开了环境的作用,就像是种子失去了生发的土壤,也就是说,离开了环境作用的个人习惯的建立,根本不可能达成。
15.为何我们习惯用右手,在人类靠狩猎生活的时期,因为心脏在左的缘故,我们的祖先需要用左手举着盾牌保护自己的心脏,用右手的负责攻击,负责担当复杂的工作。照这个历史渊源来解释的话,人类为何一直惯用右手来处理事物的问题就很好解释了。
16.华生名言: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就可以将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 意义只是一种告诉个体,他正在做什么的方式。
本书核心:环境决定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