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加斯顿小学考察记
看惯了千年一面千校一面晨钟暮鼓般的公立教育,你还会相信教育有可能更美吗?如果有一道光,你会去追寻吗?如果真有世外桃源般的教育存在?你动心吗?清空自己,做教育的小白,8人,4天,就为了找到那个教育的桃花源,去探寻教育的另一种可能。目标:河南郑州,加斯顿小学,一所在中国教育的版图上找不到的小学。
一、走进真实的加斯顿小学
初到加斯顿小学,感叹于她的小巧,百余学生,袖珍校园,精巧的设计。我却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这不就是我原来所管理的后孙小学的升级版吗?小而用心,有教育的影子。
我们都到来并没有惊动学校的正常安排,美丽而有气质的原卫华校长带我们游览了校园的主要场所后,就把我们带到了一间接待室,微信发给我们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给了我们最大的权利----自由参观,没有人专门陪同,想听哪节课都行,主客两便。想想这在公立学校可能吗?哪一次有检查时不是要求各部门全程陪同合力迎检?还美其名曰集体主义观念、大局意识。
真的没有人为我们的到来刻意准备什么,还是正常的课程表、正常的学校活动。
有公开课吗?没有,按课程表,常态课;如果再问:“有公开课吗?”还真有,是原校长自己对自己曾经上过的一节课不满意,经过交流和反思,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又换了个班级重新上了一遍,全程用手机录了一下,自己看看。
孩子们也见惯了参观的人们,没有人有拘束,课前课间该干啥干啥,或自己读书或两人下棋,自己喜欢就行。
老师们也是见惯了参观的人流,没有人把我们当作外人,课堂就是真实的课堂。
二、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教育改革折腾了几十年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名校丛生,名师如云,理念模式花样翻新。在各类大旗中,从大范围来说,有一种教育是衡水,有一种教育叫华德福。这两类是做法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前者是精确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管理,后者是完全放飞天性的放养式成长。好像是两个极端,我们都学不来。在夹缝中,还有一种静悄悄生长的教育叫南明,兼具培养儿童素质的正面教育,也有独树一帜的课程深度,培养具有思辨能力的人和自我实现的自由的人。与此,我有颇深的渊源,故钟情于此。
河南也是人口大省高考大省,教育均衡化发展不如山东,但屡出奇事,究其原因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真正有需要的教育默默发展,山东官员的执行力太强,反而容不得异类的生长。事实上作为高考大省也确实出了很多想不到的事。
1.某乡村学校(看来是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近2千人,仅20个教师,还是年龄较大的民办教师,从小学开始,孩子们的数学就没有人教。怎么办?老教师就让孩子们自己组成了学习小组,一块自学,谁学会了谁讲,相互教。是纯天然的无干预的自助自学,老师不管。结果到小学升学的时候,竟然学到了高中水平。
2.本次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孩子,看到刘慧老师亲切可人,说:老师,我考你一个数学题,看你会做吗?刘老师想,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能考什么题呀?难道是五年级的?等孩子几笔写完拿过来才发现,不会做,那是一道微积分的题目。孩子指着另一个在看书的孩子说,这样的题他也会做!刘老师求教校内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又请教了教高中的同学才做出来题目。这个事情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别人上数学课的时候自己在书架旁看书,不听课,看似课堂纪律不好。
有天才,并不奇怪,欣慰的是,这些有特殊才能的孩子能够在加斯顿这样的环境中自由的成长。如果在公立学校,早就被齐步走标准化或者大肆宣传而《伤仲永》了。
3.因为学校规模太小,还是民办学校,加斯顿始终不是家长的首选,入校的孩子并不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有的甚至是有诸多问题的孩子,需要管理需要教育,而每天的暮省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没有空洞洞说教,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孩子们自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不足,而不是通过批评。这点在规模至上效率为先的公立学校是做不到的。教育本就应该是慢教育,对高效的追求一定程度上让教育迷失了本性。
三、以服务为中心的教育
教育究竟是属于什么行业,我们至今是想不明白的或者是不愿承认的,教育的各级官员该如何做更是搞不清楚的。都把自己归入管理者,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是普遍现象。在一个以管理为中心的学校里,层级森严,校长-副校长-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校长-主任-副主任-保安-学生。事无巨细,下一级要请示上一级,上一级要斟酌一番,做点无关痛痒的修改,算是拍板,汇报工作时一定要找个理由批评一下,算是讲原则。上一级要比下一级正确,这就是权威,由“权”而生的“威”,由此维持着这个金字塔结构。而这所有层级线条的最底层是谁?其实都是学生!于是上级批评下级,教师批评学生就成了学校最正常的现象。学生如何能够避免被批评?就得围着老师的思路转,围着任务转,应付。有的学生看透了总要被批评的后果,不应付了,于是问题学生就产生了。老师怎样才能避免出错被领导批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好了与我无干,干事就可能出错,不如不干,于是职业倦怠就产生了。
在加斯顿小学,见不到这种管理,从校长到教师,每个人身兼数职,但只有一个目标----服务他人。没有考评,没有排名,老师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备课一起教研一起读书一起搞活动,每周三的教师共读,每两周一次的小桥音乐会,甚至,每天的上学放学。集体的活动人人都会参与,个人的成长都能够获得真正的帮助。校长通过文化影响教师,通过服务辅助教师,教师通过服务帮助学生,按岗位能力提供服务,只有帮助,没有拆台。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形式上的老师蹲下来甚至趴下来,也不是空洞的一句“把学生放到学校中心”,而是实实在在的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一切围绕着学生的成长搞教学。
1.器乐日课。每天早上第一个20分钟,每班一件乐器,口风琴、巴乌、尤克里里、吉他,在音乐中开启新的一天,相当于每天一个音乐会。
2.晨诵。语文和英语交替进行,优美的诗词,不是浮躁的喊叫,更不是为了应考的背诵;英文歌曲,或清唱或配动作或配心爱的乐器。不是背单词,是语感是场景是文化。
3.手工。在一个班级,我见到了一束枯萎的鲜花,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赶紧扔掉,而在加斯顿的这间教室里,有一个学生,正在把这束花绑扎起来挂到窗户上晒起来,她说,把它晒干了做成干花,它依然很漂亮。
4.学校文化。教室里的阅读设施、生活设施、廊道文化无一不是为了学生、围绕学生,学生才是真真切切的主人。
值得炫耀的是,在加斯顿小学,我第一次看到了显微镜下的世界,看到了树叶上真的有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这还是一个小孩子教我的,一个老师,一台显微镜,一个课间操,无数个学生排队自带标本自行观察。
五、以课程为基础的学校
学校的核心是课程,不是建筑也不是人数。相较于公立学校动辄数万平米的园所,加斯顿太小了,但几天下来,我们觉得加斯顿太充实了,而公立学校太空了,除了那点建筑。这一切源于加斯顿小学践行的全人之美课程体系。历经新教育研究中心时期的1.0、内蒙教育实验时期的2.0,到全人之美课程对外推广(包括全人之美联盟学校和全人之美课程后知学校联盟)阶段的3.0,已经比较完美,其显性课程大致分为身体课程、艺术课程、智慧课程、人格课程等。器乐等均属于艺术课程,轮滑等属于身体课程,语文、数学等属于智慧课程。相较于大部分学校只有课和课程表,优质的课程,保证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原来我看到南明教育的招聘简章时总是有一句:尺码相同。现在,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语的含义,对教育有信仰,对教育价值追求相同的一群人在一起,不是各自谋取私利谋取出名的机会,而是践行一种教育理想。
六、同样优秀的教师团队
职业倦怠好像是公立学校教师的常态,能够主动学习的不多,眼中有光的人更少。当我们在加斯顿待了一天,一直有老师以为我们是私立学校的参观者,因为公立学校很少有我们这样好学的,直到看到了我----一个体型偏胖的人,他们说,民办学校没有胖子。
加斯顿的老师眼睛里有光,我们的这群老师也有。
他们薪酬并不高,做那么多有创造性的工作,还那么有热情,要知道,他们有一些曾经是光环满身的人。原卫华校长就是那个拿奖拿到手软,最后写下“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纸条辞职的女校长。接手加斯顿三年来,她用自己心中的火眼中的光影响着一个又一个加斯顿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就这样凝聚起来了。
七、做一个践行者
囿于体制内的一方洞天,我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信吗?教育真的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能睁眼看世界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机遇,从小天地开始改变却是是一种胆识。无论多么精彩的梦想,都必须从唤醒我们自己的内心开始,从走出第一步开始,晨诵、暮省、器乐……
八、如何才算是爱学生爱教育
在泰戈尔的诗篇《吉檀迦利》中,把人的需求分为动物的层次、人的层次、神的层次,爱学生爱教育而言,如果是出于个人名利的目的,就处于动物性的层次;如果处于尽职尽责的目的,就处于人性的层次;如果处于无私,就已经具有神性了。
对待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对待问题孩子,加斯顿的老师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知道这个孩子有缺点,别人不喜欢他,我们超越名利不但尽职尽责而且无怨无悔地帮助他,或者我们知道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依然爱着教育这份事业,我们也会是具有神性的教师。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在我们教育的时光里,我们该如何定位自己?当现实把你的教育理想打碎,你还相信教育吗?
更多精彩的分享,尽在星云工作室的分享会,团队教师会为你奉上一餐思想的盛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