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是在长春上的,名字叫做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如果别人问我在哪读书,我从来都只说前四个字,也就是长春大学。不仅是因为说了旅游学院没人知道,还因为长春大学逼格可能高一点,也显得我学习好一些。
之所以想“显得”自己学习好,无非是缺少什么就越想显摆什么,除了小学一年级得过满分,剩下的时间里,学习好这三个字就与我无缘了,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没见过奖学金长什么样子。
大学入学的时候,我可能是以专业倒数几名的成绩进入的大学,当时我只比本科线或者杀毒360多了个1,如果高考的时候,我手抖选错一个选择题,可能我现在就是一个优秀的蓝翔挖掘机师傅了。
在我大一的时候,我开始买书阅读。这得益于我当时认识一个同学,他的脾气犟得很,还特别喜欢理论,出于看他不爽但还想要在智商上打击他,所以当时我就趁着当当网打折,花10块钱买了本《辩论口才》,这算是我买的第一本书。
但当当网打折又不是一本书,而是满减,所以我就咬牙凑了个满100减20的单,除了一本《辩论口才》我还凑数买了几本类似《恋爱心理学》之类的泡妞秘籍,心想着知识改变人生,当然,事实证明后几本书没什么卵用,还是要靠长得帅。果然,得到《辩论口才》的加持,我的嘴炮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脾气倔的同学终于在我的嘴炮攻势下——不跟我说话了。我也成功的从胡搅蛮缠讲歪理的选手,升级成了懂逻辑讲大道理的选手。
但刚开始读书还是很坎坷、很费劲的,是真的看不进去,一节课一个半小时,看15分钟书就是极限,然后秉持着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优良品质,就这样我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时间久了,看书的时间在逐渐的延长,每次抱着本书在一堆玩手机的男同胞们中就显得尤为突兀,也引起了女生的好奇。
某一天,一位女同学夸我读书认真,在那一瞬间,我在读书中找到了快乐。
等到当当网再一次搞活动的时候,我就又参与了一波300减50的活动。还别说,300块的书是真的不少,当时捧起一箱子的书差点闪到我的腰,这让我记忆犹新。
等到拆快递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愉悦和满足的,一是书的数量很多,发了个朋友圈点赞很多,二则是没有任何浪费钱的愧疚感,三是感觉买了书就是学到了知识。被夸奖的虚荣,正当理由的剁手以及虚妄的知识满足感,这三种快乐让我对买书这件事开始越加沉迷。
以至于每学期结束回家的时候,我的26寸行李箱三分之二都是书,行李的拉杆都被我拉断过。但买的书多不代表阅读效率高,我大学时期买了将近500本书,也都大致浏览过一遍,但能记住的也只有10本,所以我现在对某些刻意升华读书行为的言论不算认可,比如“你读的书都会成为你的血肉”,而我则认为,不加思考吸收、进而改变自身行为的阅读,只会忘记而不会形成血肉。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能拿来现学现卖的知识也越来越多,正如心理学的里的自我验证理论,别人越夸我懂得多,我看书的劲头也越足,从此读书就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在读书中再一次得到了快乐。
其实很多事情都如同我最开始读书的理由一般幼稚,或许某些科学家在小的时候只是为了跟小伙伴显摆,从此爱上了科学;或许某些人现在喜欢画画也只是因为小时候因为画画得到了家长的夸奖;再或者我自己喜欢健身,也只是因为当初跟女孩子一起游泳的时候不想显得太过于瘦弱。
虽然我现在已经不需要通过现学现卖来博得别人的赞赏,但读书的习惯依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别人看不见我在家默默读书的样子,也看不见我训练时挥汗如雨的疲惫,这都不需要发条朋友圈来体现自己的自律,因为结果本身就体现着过程,都这些只是来源于最初的幼稚的想法,进而才能变成热爱。
所以,不用把很多人的努力当做坚持,或许他只是因为爽才这样去做的,正如阅读和健身一样。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也不需要将其他人的坚持神乎其神,毕竟大家都在坚持吃饭,谁也不差,所以别人能,我们也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