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为了纪念“他”

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为了纪念“他”

作者: 一米阳光的休闲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1-12-21 13:09 被阅读0次

    冬至大如年,今天冬至,你们吃饺子了吗?

    因为南北文化的差异,每个地方过冬至的习俗,都会有所不同。如北方大多在这天都会吃饺子。说起冬至的饺子,它的身上被赋予了感人的寓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与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有关。

    提起张仲景,有没有一点点熟悉?感觉好像在哪听过?中医著名著作《伤寒杂病论》正是他的著作。他出生在一个潦倒的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张宗汉,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为官清廉。张仲景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喜欢看许多典籍,为人又勤奋好学,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东汉末年时期,连年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很多人不得已放弃耕田躲避战争,很多田庄因此成了荒野。百姓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很多地方连续暴发瘟疫,看到这一幕的张仲景,更是决心要好好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百姓疾苦的医生。

    传说,有一年冬天十分寒冷,张仲景有一天治疗完病人回家。可一路上大雪纷飞,尽管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衣,张仲景也冷得直打哆嗦。他路过小镇街道时,看见许多人穿得破破烂烂,身上没有棉衣,穿的太单薄,他们浑身上下都长满了冻疮,很多人的耳朵被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又红又大,有的甚至开始溃烂发脓。张仲景见到眼前的情景,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张仲景想起那些大街上冷得瑟瑟发抖的百姓,寝食难安,心里暗自发誓要用所学的医术,帮助他们治愈受冻的耳朵。于是,翻查了很多医书,想到了可以用食疗的方式,来抵抗身体里的寒气。

    于是,在冬至这天,他带上自己的弟子上街购买了很多驱寒的药材和羊肉。他们在街边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棚,用一个把铁锅把羊肉、辣椒、姜和那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熬好之后,再捞出来跺成肉泥,用擀好的面皮包裹住,把面食仿照着耳朵的样子捏成食物,最后再放进锅里煮,煮成的面食香嫩可口。这不仅是一种可以治冻伤的药,也是一道可以饱腹的美食,张仲景给它取名叫“祛寒娇耳汤”。而“娇耳”则是饺子的古称。

    饺子的香味引来了不少老百姓,张仲景给每个前来排队的老百姓都分了一大碗娇耳。百姓们吃下娇耳,喝下可以祛寒汤,瞬间感觉全身开始暖起来,耳朵也热了起来,身心俱暖。百姓们都十分感谢很冷的冬天里,给他们带来温暖的张仲景。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被冻伤的耳朵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竟然神奇般的好了。

    从那以后来每年的冬至,为了抵御寒冷的冬天,耳朵不再受冻,大家都会学着张仲景,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面食煮来吃。这也就成了流传至今的一句俗语“吃了冬至的饺子,冬天就不怕冻伤耳朵了。” 

    这也是为什么每当到了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上一盘热乎乎的饺子,除了预防冬天的寒冷,也有为了纪念圣医张仲景的意思。

    饺子自东汉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饺子不再只是治疗耳朵的“药”,它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有着千变万化的样子,丰富多样的馅,有了更深一层的蕴意——那就是家人对我们的祝福和思念。

    今日冬至,在这里,祝看过本文的朋友冬至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为了纪念“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kx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