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死亡的平和

关于死亡的平和

作者: 清溪草 | 来源:发表于2019-10-27 12:09 被阅读0次

    读过于娟等几位临终前的病床日记,发现关于死亡的话题,没有到那种境界,很难会想通。

    我们都知道自己必定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死亡,有些恐惧,有些逃避。没有人相信,因为他们总觉得遇到意外时自己会是例外。

    而莫里教授的坦然接受,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的,他也有过自怜,只是发现有时间告别,其实挺好的,抓住那些能够掌握的,比如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在中国的文化里,是避讳谈到死亡的话题。即便偶尔有文章提到,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远离的。中国文化不会避讳的是死亡之后,比如关于天堂、极乐世界的想象以及佛教文化里面关于牛鬼蛇神的轮回。

    不过西方敢于展示的是死亡的真相,如果喜欢逛博物馆或者教堂的人一定记得,各个场景里面出现最多的耶稣出生或者被钉在十字架的雕塑或者绘画。同样,喜欢历史的人估计还记得名画“马拉之死”。

    “The truth is, Mitch,” he said, “once you learn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

    “Love each other or perish.”

    (一旦你知道怎样死,就知道怎样活着。爱是最重要的,爱或者毁灭——《相约星期二》)

    一个人临终前往往可以看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金钱?工作?家庭?

    即便不是绝症,一个人生病的时候都是特别脆弱的。如果是独居或者没有小孩,如何过呢?或许想着年轻的时候还好。但是想着最近的新闻上海在自由作家和漫画家去世,他们的年龄都在三十岁上下。所以这个跟年龄似乎也没有关系。

    有些人带病工作,是不是真的那么喜欢工作?

    有时候真的未必,人们投入工作或许是因为工作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还因为可控。

    你投入多少时间、付出多少努力,结果往往看得见。

    而感情不一样,养孩子也不一样。不是说,付出多少就一定有多少回报。当然当父母也不仅是为了获得回报“比如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不过不管如何,父母总是爱自己的孩子;所以鲜有人后悔自己生/养育了孩子,哪怕他/她并不孝顺。

    所以如果回顾一生,无人送终显然比较凄惨;明显好过有孩子,哪怕他们只是在葬礼露了一面。

    不过应该也不绝对,我印象很深的葬礼其实应该是十里长街的场景,虽然只是通过文字和图片得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死亡的平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mp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