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影】傲慢与歧视

【影】傲慢与歧视

作者: 子归啼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12:22 被阅读0次

    《绿皮书》是2018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年代片,讲述的是1962年一名艺术造诣极高的黑人在种族歧视的美国如何寻找自我定位,获得平凡幸福的故事。

    故事中的黑人Don因为偶然的际遇,被资助人选中上了美国最好的音乐学院,他学的是古典音乐。因为造诣高深,他常常被邀请给国家政要、社会名流表演,尽管不是所有体面人都从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他处在社会的顶层,言谈举止高雅。本来可能名利双收,站在金字塔顶端傲视下面名如蝼蚁一样的穷苦人,但他却始终找不到上流人士的归属感。

    Tony刚好就是这样一个下层穷苦人,他做保安、做司机、去吃汉堡挣钱,也只能刚好交上房租。只不过他是白人,即使是在底层社会,他也混的如鱼得水。他有一大群家人和朋友,大家在嬉笑吵闹的乐观情绪中相亲相爱。可能是受底层社会的影响,他原本对黑人是有歧视的。他把黑人工人喝过的水杯扔到垃圾桶里,还把妻子给Don准备的汉堡吃掉,还说Don像个酋长一样面试他。他并不因为财富和社会阶层而对Don格外尊重(可以对比他在俱乐部对其他老板的态度),因为内心深处他觉得为黑人工作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这两位在一起生活工作八周,是文化价值观的巨大碰撞,也是两位从傲慢和歧视融合为相知相守的进步。

    Don看不惯Tony的小偷小摸、乱丢乱扔,还有像唐僧念经一样喋喋不休,而Tony也觉得Don生活太过拘谨,太过高冷。但后来,双方开始相互欣赏,Don开始给Tony的家书给意见,Tony会在Don弹钢琴时释放出轻松自豪的眼光。即便是分手后,两个人的性情都有所改变。Tony回家不再健谈,只是因为和朋友分别后内心空虚;Don也不再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不主动踏出一步,到家后他拿着酒转身就到了Tony的party。

    难能可贵的是,这并不是虚构的友谊,而是改编自一段真实的人物故事。20世纪60年代初是美国黑人争取基本人权并爆发大规模集会抗议的时代。马丁路德金在1963年发明了著名的公众演讲《我有一个梦想》,五年后他就被种族激进分子给枪杀了。一个名人尚且如此悲惨的结束命运,何况万千寂寂无名的黑人。

    Don即便处在美国社会的高层,但依然不受尊重(或者只是他作为音乐家的尊重,而不是作为人的尊重)。他还是同性恋,“如果我不够白,也不是那么黑,我甚至不算个男人,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在暴雨中的那句极具张力的疑问可能是他从第一次被异样眼光看待的时候就在问自己的吧。

    电影中的绿皮书,其实是黑人旅游住宿指南。那个时代的美国,黑人只有在特定的酒店才能入住,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才能在外面行走。Don对每一次差别对待,都礼貌的说出自己的要求,拒绝暴力反抗,就是因为要改变人们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他要以一己之力告诉人们,黑人也可以优雅、也可以讲理、也可以跟你们一样文明、知书识礼。

    而Tony不一样,他不明白自己在被侮辱的时候还要忍着跟人家讲道理。在被一个白人警察嘲笑是“意大利佬”之后,他毫不犹豫一拳头挥上去了,结果只能被抓进监狱。通过这种反差,我们可以看到编剧的良苦用心:不是只有黑人才会被歧视。可能你只是不够白,可能你不是本地人,可能你是有龅牙,可能你只是有点胖,可能你只是口音比较好笑,可能只是你家境不好,可能只是你性取向不同,可能你只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

    没有哪一种人比哪一种人更高贵,歧视只是人们见识浅薄的偏见而已。我以为这样的道理到了21世纪,都20年代了,稍微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的。

    直到这次美国疫情之下爆发了佛洛依德被跪压致死事件,我才知道“种族歧视”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如果一个小孩子,从小习惯了校园/朋友圈歧视,那么长大就会习惯种族歧视。归根到底,是美国这样的国家教育造成的。

    在佛洛依德的葬礼上,她的女儿问:“美国何时伟大过?”这个国家的伟大,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剥削压制的基础之上的。它只是美国政客们标榜的伟大而已,它只是为少数美国精英阶层和富人阶层聚拢伟大的财富而已。

    不是所有人都是睁眼瞎的,傲慢和歧视在朗朗乾坤下昭然若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傲慢与歧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oc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