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巴尔扎克的作品之后,我思绪万千。葛郎台最终没能挽留住自己的那些愿望,而是带着那永无止境的欲望和贪婪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壁画,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名字是生死轮回图,人们在赞叹其画工精湛华美之余,心中往往疑惑纷繁复杂的含意。
在佛教究竟意义中谈到痛苦的根源不是因为人生太过于艰难,而是因为所有众生从无始以来的一种「无明」,就是我们看不见,也不明白。由「无明」催生出种种愚痴、欲望、贪婪,当永无止境的欲念未能满足时便会油然而生烦恼等等。
曾经有好多个夜晚,我总摆脱不了可怕的噩梦,景象中我总是和死神纠缠在一起。每一次醒来,抽搐的心才能平静下来,发现生命是多么宝贵。而这时,内心总有一个声音专来:生命难道走到尽头?
生命的最后,也许是一个可怕的概念,因为它的结尾是死亡。但我想说的是,正因为我们畏惧死亡,为生命遗憾才使我们本能的发挥最大的潜力来完成那些没有做完的事情。而在着最后人们也试图的挽留着什么,当在一次面对这物欲横流,嘈杂纷扰的世界时,我们应当挽留什么呢?
是否应当像葛朗台一样,挽留对金钱的渴望;挽留对这冥冥世界深深的迷恋;挽留那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回忆,挽留如同风中蛛丝般飘荡的慈爱与亲情,还是挽留那未被淡忘而又力所不能及的欲望呢?还是挽留其他什么呢?
古希腊神话中说道:“起初,上帝在创造“人”这种特殊的运载工具时,装满了上帝的祝福。当人们运载着沉甸甸的祝福行进时,不知不觉中便开始了碰撞,于是碰撞出了形形色色的火花,人们叫这样的火花为“欲望”和“贪婪”。
这时上帝的祝福晃来晃去的洒了一地,人们已无心去捡拾,只是无所顾及的越走越远,在一条拥挤不堪的路上。那些“欲望”和“贪婪”是多么好啊!于是,最终“欲望”和“贪婪”渐渐的代替了上帝的祝福。人们运载着仿佛是贵重物品一般,或飞跑着,或慢行着……忘记了一切!”
贪欲是人性中一种原始的自私,就是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更多,所谓欲海 无边,欲壑难填。正因如此,在今天,我们时时都面对着诱惑。如金钱、地位、利益;正如水中之鱼,无一不是欲望的追随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漫漫人生路,人总会不知不觉的背叛自己所坚守的东西,然而许多人以被世俗欲望战居了一切,茫然失意的尘沦于世界,直到死都无法透视自己的灵魂,对落满败叶,布满污垢的心灵都漠然视之。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会放弃。而他们对于自己是可悲的,对于他人又是可憎的,同时也将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同时,贪欲又是人性扭曲的催化剂。人性本是善恶俱存,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都想从社会之中获取,社会的包容性尽可能的满足着人们各式各样的欲望,但社会对人们欲望的包容性是毕竟是有限度的,一旦不能满足时,一类人会在道德伦理的下,抑制自己的欲望,与之社会相适应。而还有另外一类人他们会铤而走险,做出有违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事情。假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应当怎样选择呢?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我时,我不禁凝然沉思,知道日子像流水一般的在流淌...流淌......我想用手捧住,却又从我的指间中滑落.....流逝.....于是,莫名迩来的危机感顿时沁入了心房。于是,莫名的危机感便突然沁入心房。生命的最后,我又当何去何从呢?
我不禁喟然长叹,假如到了生命的最后,我要沐浴晨光下……我要听一听小鸟的歌唱和叶落大地的声响;,我要看一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夕阳下的一抹微云……!
我要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这时才会顿悟宇宙之深邃、生命之微眇、时间之至贵、死亡之临近。
这时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超然物外,游离于世俗之上。将生命的最后看做是自然的回归,心灵的归依……!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此甚好!

(庚子年卯月十一晚漫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