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吃粽子,似乎是大家认为“最端午”的食物了,可是我直到上高中才第一次吃粽子(忘记具体是哪一年了),因为我小时候吃的是它——桐子叶粑粑。
我家有三个孩子,我是老二也犹显得贪吃。(oh,或许就是贪吃吧,嘿嘿)。那时候家里非常穷,住的还是土坯房,有时一个夏天都没怎么用到风扇,因为我家周围有很多竹子,屋后又是一个小山崖,早上空气很新鲜,凉凉的,中午太阳非常大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屁孩就坐在崖边,吹着山风,顺便看着早上发出去吃草的鹅们。
小时候的零食很少,几毛钱的“一根葱”,大大泡泡糖,冰袋等等,我都爱~
每年端午节前,我们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种“粑粑”。这种粑粑主要是用粘米加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再用石磨研磨成稠度适中的米浆糊,然后再静置一晚盖上厚纱布,让它发酵,第二天就能闻到大钵里米浆糊散发出的酸甜味了。
我小时候吃的粑粑都是用叶子包好的,有的人家是用一种蕉叶,有的人家则是用桐叶子,比如说我家。印象中很多次去采桐子叶的时候,都在下雨,有时在摘叶子的时,突然踹一脚,哈哈,叶子上的水突然哗哗掉下来,当然,我姐就可怜啦~
在开始蒸粑粑的时候,提前将桐子叶汆烫一下,冷却之后再用它来包。一般来说,一张叶子,一勺米浆糊,对半稍作折叠,铺满一个大柴火锅的蒸架,盖上锅盖,大火。
忘记具体蒸了多久,反正对于我来说,每等一分钟都是煎熬,我实在太想吃了!!!
终于蒸好,揭盖,整个小厨房都是甜甜的味道,我赶紧让妈妈给我先夹个到灶台上冷却,随后她将其他粑粑陆续夹到大筲箕里冷却,继续下一锅,我就在筲箕旁边一个接一个地吃,最后肚子鼓鼓了,我终于罢手了~~~
蒸粑粑要持续一个下午,一般离我家近的亲戚,晚上就会给他们送过去,远一点或者蒸完之后很晚了就会第二天,然后每次回来,手里面的粑粑就会变成他们送的了,尝了几家,还是觉得我妈做的最好吃!!!
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蒸好的粑粑最多只能放一个礼拜,当然我家的从来没有超过5天!因为有时候,刚吃完饭不久,我还想吃点东西,就会想起我的粑粑。然后跑到筲箕旁,挑几个包的很严实的粑粑,扔到还没熄灭的灶火灰堆里,过一会儿,把它拿出来,哈哈哈,叶子边缘烧没了,露出部分焦黄的粑粑,闻着焦香甜味,把剩下的叶子剥开,开吃,好满足~~~
这一切不知道为何突然这么清晰地出现在脑海,大抵是想吃了,所以就随手写下来了,再回味一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