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门洞的小胡同里,住着一群人,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们,亦亲亦友;平凡的日子里,平凡的人,一顿饭,一句话,一声招呼,如此简单却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父母与子女之间,青梅竹马的朋友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邻里之间,相爱的人之间,“情”是生活的根本呀!
这是一部让人欢笑亦让人泪目的好作品,我个人感觉请回答系列从开始的97,94到现在的88,一点一点的变得更好,对感情线的处理和把握越来越到位。它不仅只是回忆青春岁月,感慨时光飞逝,寄托情怀而已;也让我这个刚刚成年不久,又懵懂无知的孩子感受到了生活的模样,感受到情感之于生活,之于人的重要性。
首先从友情说起吧。看请回答系列以来,打心眼儿里羡慕他们这种一起在小胡同里长大的情谊,小时候的玩伴儿,一起过家家,一起分享零食,一起坐在屋子里看电影,胡同很小,每家每户都亲的像一家人,到了饭点的时候,胡同里的空气里都是各家妈妈们做饭的香气,伴随着一声声妈妈招呼孩子回家吃饭的喊声,此起彼伏着,像一支浑然天成的交响曲。听着妈妈们呼喊的调子,或温和如五月春风,或急促如六月骤雨,生活的样子呀,正是在这一声声的呼喊声中呼之欲出了。“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啦”,看到这样的字眼,任谁不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呢?亲切柔和,慈爱温馨,一切美好的字眼都仿佛和妈妈的呼唤是与生俱来的一般,任谁都扯不开剪不断的。
多年之后,儿时的小伙伴们,是否还是当年模样?双门洞的他们长大后,每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但儿时的情感却沉淀得愈发醇香甘甜,不像咖啡茶饮,一冲就散了,越冲味道越淡,他们的友情像极了越熬越浓的粥,黏黏的香,扑鼻入心。是真的羡慕啊,羡慕双门洞一起长大的朋友们。羡慕胡同里的大人们。妈妈们聚在一起,讨论着家长里短,每个人心里满满的都是对家人的爱,坐在胡同外面的大长桌子上,准备食物,置办衣服,闲话家常,互相调侃,这是妈妈们的生活,简单有些枯燥却比阳光更暖心。爸爸们呢,每天出去工作,闲时聚在一块儿喝喝小酒,说些闲话,聊的也无非不是胡同里的人和自己的孩子。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我看剧时的样子的话,那个字毋庸置疑就是——哭。不得不吐槽,该剧泪点太多了,太扣人心弦了。眼泪在眼眶不停打转转,忍着不哭也是极难的了,索性就大哭了一场又一场。
今天晚上,在宿舍看完了18-20集的我哭得很凶,父爱如山呐!在看第五集的时候,我是在家里,因为剧中的母爱,我哭成了小时候被挨打后的样子,今天晚上,该剧马上进入尾声了,又埋伏下了亲情的催泪弹,宝拉要出嫁了,宝拉爸爸和宝拉都不善于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就那样相对坐着,没有一句话,默默地,只是默默地,,,宝拉给爸爸买了一双皮鞋,婚礼的时候穿,细心的爸爸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却赞许女儿,买到的鞋子真合脚,宝拉在婚礼上给父母行礼时,发现父亲的鞋后跟上垫了卫生纸,泪水簌簌的流了下来,看到这里,我也哭的泣不成声,想到了我的父亲,我和我的爸爸,也很少地内心交流,爸爸总是默默无闻爱着子女,似乎对赤裸裸的表达爱意很不屑引以为耻似的,我又是一个内敛文静的人,和父亲的关系便不怎么亲近了。突然会有这样的想法,和父亲像朋友一样多好呀,没大没小的说话,会撒娇生气,而不是尊敬而疏远,心里牵挂却羞于启齿。这是女儿的错吧,然而,让一个不善言辞近于木讷的女儿如何跟父亲像朋友一样随意呢?这太难了,写信大概是对我这样的女儿和爸爸之间交流的最好方式了吧。
剧中还有一个关于父亲的镜头,硬是使我哭成了泪人,美玉和正峰在逛街的时候,路过了美玉父亲摆摊卖布料的地方,美玉像没有看到爸爸似的,走过爸爸的摊前,美玉爸爸似乎也怕给闺女丢脸,一脸窘迫的急忙和顾客抬高了分贝说话,美玉走着走着,神色变得不安内疚,他停下脚步,扯过身旁正峰的手,转身走向爸爸的摊前,并且很自豪地向男朋友介绍自己的父亲……我是一个女孩子,尚且没有成家立业,不晓得做父亲的心思,但我觉得,一个父亲,尤其是对于一个物质生活比较匮乏或者工作不体面的父亲,最欣慰的大概就是,当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们在一起时,看到自己并不体面的样子和工作,依然开心地扑倒爸爸身边,自豪又有几分得意的向朋友介绍:“看,这是我的爸爸。”写到这里,我的鼻子已经彻底堵塞了,泪水生生咽进喉咙里,不是我有多孝顺多么富有感情,恰恰相反,我是太不懂事了,曾经让爸妈为难,让他们寒心,现在,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那泪里,有悔过,有自惭形秽,亦有感动和决心。
已经凌晨一点多了,哭肿的双眼,还有被剧中强大力量充斥的心,温暖着,又伤感着。轻轻闭上双眼,剧中的人物浮现在我脑海。脾气暴躁,聪明好学的宝拉和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善宇;单纯可爱的围棋天才阿泽和活泼开朗精灵古怪的德善,略微高冷又善良心细的狗焕,搞怪有趣的娃娃鱼东龙……小胡同里的他们,还是十八岁的模样,生活在那个叫做双门洞的小地方,平凡又真实,多年之后,胡同里的人陆续搬走,离开这里,去了更大更远的世界,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彼此见面机会少了,胡同也越来越衰败不堪,胡同里的日子,成了铭刻在他们心底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