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只要把书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书中的意思不用别人解释,自然就会领悟出来。
朱熹在“读书要三到”中写道:读书还需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他说,这三到中,心到最为重要!心无旁骛,眼睛看得仔细,嘴里念得正确,心眼口三者合一,专心致志地读书,才能记忆深刻,长久不忘。
这几天读到美国作家凯瑟琳.T.麦克沃特所著的《读写一致》这本书,发现二人对于阅读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在《读写一致》中介绍了四种阅读方法:语言型、视觉型、听觉型和动作型。
她说,语言阅读法的人善于理解主题,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好的阅读效果;
而视觉型阅读法的人认为书中的图表对他们更有帮助;
听觉型阅读人用听的方式来阅读效果更好;
动作型阅读法的人善于用身体动作来帮助他们记住关键信息。
作者说,阅读方法其实只是人们吸收文章信息的特殊方式。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和步骤来实现你的最终目标,都切忌:不要同时做两件事,也就要先专注于一件事,然后再做另一件事。这句话其实点明的主旨就是要用心,和朱熹的心到论是一致的。
作者将阅读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
她说:阅读前要做出预测,就是要偷看文章。一个“偷”字,就让人有一种偷师学艺的愉悦感。
偷看的好处有三个。
首先:通过偷看,可以激活你原有的知识,这样会让你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容易。
其次,因为你已经思考过主题了,这样可以让阅读内容变得更容易记忆。
最后,预测,既可以将你脑海中所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还可以将主题和你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这样主题就会变得更有趣。
这三个技巧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法棒,又像是绝世高手帮你打开了你的任督二脉,轻松激活你过往人生经历中的背景知识。让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思古及今。
就像我看到了这本美国作家的著作,自然就想到咱们古人崇尚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且想到了朱熹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其实就是激活原有知识和方法,将自己先验知识和经历联系起来,让读书变得更容易,也更容易记忆,还变得更有趣。
作者在阅读中的策略是通过标记合作、备注、画观点图、列提纲、学习新词汇等方法。与文章内容互动。有效的阅读各种文章,记住更多的东西,并有效的回顾。
阅读后的策略是:用记和写的方法加深理解力和记忆力。
书中说反复阅读不是最有效的阅读策略,这点和咱们古人所提倡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是相悖的。
作者所提到的批判性思维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需要我们查阅大量信息来验证观点,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只需要在电脑前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轻松获取,而古代,可供查询的信息渠道少,信息闭塞,条件所限,良师益友可遇不可求。所以,古人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观念,让在深度阅读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作者和作品对话。
所以,现代社会,还需要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吗?
其实在我看来,有些经典名著读几十上百遍都不为过,真的是常读常新的感觉。
我发现,随着个人阅历的不断积累,当年读来无感的句子,会突然打动我。例如《西游记》中玄奘临行,唐太宗封其为御弟,赐紫金钵盂,文牒白马,并弯腰低头,从地上捻一撮黄土置于杯中,赠言道“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这一句话,让四十多岁离家万里的我突然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所以,多读书,读好书,也要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理念,与经典作品互动,把书读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