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物整理师》一本很短很薄的书,但是一周了我都没有看完,书中写的最多的就是“孤独死”,虽是关于死亡的一本书,但是看到的更多的是共情和温暖。书中第二部分“我的工作有些特别”,觉得和本周作业“沙漠之冰”有相似的地方。
沙漠里的沙子很普通,冰很特别。清理的工作很普通,遗物整理师却很特别,开始以为只是简单的整理一下遗物,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他们要对整个房间进行清洁,包括堆满垃圾的房间,满是蛆虫苍蝇的房间,喷溅物到处都是的房间,散发阵阵恶臭的房间……每当有人独自离开,他们的工作就开始了,一个人不会离开两次,对于离去的“他”而言,遗物整理师提供的服务是有且只有一次的,他们以特殊的视角去观察生死,思考生命及生存的意义,所以这份工作很特别。
其实生活中看似很普通的东西,换个角度来看也会发现特别之处。就像书中写到中午的美食城,也是我每天都会看到的,每到饭点就是人头攒动:走来走去挑选菜品的人,和同事边吃边谈论别人是是非非的人,端着餐盘东张西望找座位的人,还有清理餐桌的人……在这一片混乱中服务员依旧平静地穿梭在各个餐桌之间,安安静静地收拾着桌面的餐盘及食物残渣。这一瞬间,他们的工作就看起来很特别。
可以说所有人都是特别的吗?当然可以啦,没有两片雪花是一模一样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有自己的价值,是不可取代的,你也一样,特别的范围也很大。
这么一想我也很特别,特别难接受新的事物。热播的电视剧,新发行的专辑就从来没看过没听过,也体会不到所谓的追剧的那种焦急和期待感,当大家都在讨论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局外人。每次都是等热度过去了才会想起来看一看,也不是故意不合群,就是感觉现在的一些东西已经不适合我了。尤其对于那些翻拍的东西更是不会看,其实想想也是那个道理,现在翻拍的是给现在的年轻人看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审美,就像我小时候看的很多剧也是翻拍的一样。
这时就又出现了一个词“鄙视链”。好像喜欢的东西越小众,就会觉得越高级,也会越看不起那些大众的东西。鄙视链这个东西在哪个领域都存在,对于别的不太了解,但是音乐圈是再明显不过了。听惯了小众音乐,发现对于那些网红歌曲,大流行也开始鄙视。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有时都不听是什么,看到歌手名字就开始鄙视,其实也应该试着接受大众,可以接受流行但不能接受流俗。
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都应该认同他们的存在,因为每个东西都是特别的,他的存在一定有他的道理。
今天是七月最后的一天,骄阳似火。愿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你,抬头所见皆是柔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