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把李诞的脱口秀工作手册拿出来翻了一遍,虽然说的都是脱口秀的事情,但在我的视角下看到的都是如何工作。
首先是关于跳槽。他给出创业或者跳槽的标准是能减少和市场交易的成本,如果不能,就继续做些能够优化交易成本的事情。我在想,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能和这个市场交易什么呢?我的职业技能在脱离公司这个特定场景后,还有需要服务的对象吗?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答案。
成为更好的脱口秀演员,而不是炸场。在前段时间终于拿了A+之后,想明白了一件事,我的目标不应该得到更高的绩效,获得更多的奖励,而是成为一个专业的分析师。这是一件显而易见谁是因谁是果的问题。
如何成为一个专业的脱口秀演员、分析师或者是其他的XXX。这块说的比较多,量变引起质变、观察生活、保持工作的节奏以及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滋养工作,或者换句话说热爱工作。
量变引起质变,在一开始攒量的时候确实不容易,但坚持攒着攒着攒的速度就快了。我始终忘不了凌晨下班躲在被子里哭的时候,也知道当下的每一次不如意都是在积攒数量。
关于热爱工作或者说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我目前没啥共鸣,也不太知道这两件事应该怎么结合在一起。或者说等我变成一个创作者的时候就知道了?
专业大概是在说提高效率节约彼此时间,以及向专业的人学习。知道什么是对的,以及尽量取法其上,尽量做正确的事。
关于什么是专业,我没有太多体会,比如什么是专业的分析师?会写sql会用python这是专业吗?应该不是,这是会用工具。了解业务,这是基础底线。所以啥是专业的分析师?ppt活好?会讲故事?往前走着看吧。
真诚。整本书李诞都很真诚,从他的阐述中我也终于懂了郭老师反复在说的演员最后拼的是人缘到底在说啥。两位当代代表人物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相声和脱口秀的缩影。传统的艺能,基本靠悟,老师傅说话故意语焉不详,也许不是故意的,可能就是无法精确表达。脱口秀更开放更愿意展示一些价值观,总会使我想到相声台上说的不好笑就太好笑了,以及别指望从我着学到些什么。并不是谁比谁高级,相声进化到现在这样,一定是和环境共同进化的,比如近期不就不让讲英文脱口秀。两种艺术形式萌芽生长的环境不同,势必结出不同的果。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感觉说了很多话,但其实也没说啥。干就完了,原话是完成比完美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