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照时,把刚才边干活,边思考的结论忘了个干净,往往都是这样,心里一整套逻辑(终于把这个不会写的辑敲明白了),心想赶紧用笔记下来,然而可是,一会的功夫,心里沾沾自喜的想法,全部忘个一干二净,恨不能随身带个书桌,笔纸也随上,或者找个没人理睬的地方,赶紧敲成文字,留存。想法这种东西奇怪的很,只有在一种境遇或者环境中才会跳出来,又很容易忘记。比如某天,看到文章标题:“比眼盲更可怕的是心盲”,然后会想,我也想过同样的话,有现成文案,为什么每次只留下一句总结,而不是把过程和结果一起做一个记录?再比如,我们现在都有喝鸡汤的习惯,鸡汤的主要精华,脑海里都有闪现过,但是没能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写作手法,于是沦为这些理念观点的听众。至于现在做的这件无聊的事情和讨论这么长的文字,我个人认为,无意义的东西,要是经过长篇大论,就比一句精华解读来的更有意义。
所以刚才忘掉的观点又浮现出一点,就是事物矛盾的本身和对矛盾本身的排遣以一个什么样的逻辑体系来看待和具体实施这种逻辑之间所产生的关联从而解决人与人以及人物事物之间的矛盾来平衡这种存在关系所能承受的心里极限的问题。这会也又不能做出回答,而刚才还自以为,从内心为这一连串的问题找到了一个相对可靠的答案。这个问题也是长久以来遇到问题中想的最多的一个,每次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而我要想的就是刚才的那个答案,且急于分享几个小时前的成果,又丢了一个相对成熟的答案。提问和作答不止一个结果那么简单,或许下次,我会快快的把它记下来,现在又心浮气躁,草草结束,亏得下午睡了几个小时,脑袋还很清晰。
最近在打卡钱先生的《围城》看到三百页只是觉得文字有趣,人物形象的塑造大概有了模型,但主要的精神实质还没有领会,文中部分语言的精髓在于赃而不腻,冗长(不同时代的表达方式)而有趣,总能在那么几页以后让你笑出声。比如,不把化妆叫化妆,叫修理脸部,不把搭调叫搭调,叫“衬”言外之意就是协调,有意承认好看,但又排斥女人化妆的心里矛盾。毕竟那个刚从封建社会往出走的时代,把女人化妆说成“妖邪之气”,可见对女人化妆的鄙视和对化妆女人的成见颇深。整本书看到现在,觉得对女人很是不公平,对每个出场的女人都痛贬一顿,但又觉得符合大众印象,糊弄的我自个更像是个矛盾体。庆幸我所处时代女人有机会充分展现自我,相反女人不化妆就是不尊重和你面对面说话的人。千百年来留下的风气,依然有人会觉得化浓妆的女人都不是好女人,这点我觉得女人在平等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但要“平权”还很远。
以前不爱看书,也没看过一本像样的书,可是最近却喜欢上了约束自己。吃完饭想看会书,睡觉前哪怕看一会也想看看,有趣的是,看那本书,近期所抒发的文字,语气和手法,都无比相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概也有这层意义吧,不止用来贬一个人。
用这本书里的一句给自己的晚安一个交代吧:“有群众的地方就有政治”,我回应几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等级,有等级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有传奇,有传奇的地方就有历史,有历史的地方就有灵魂”,有人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我一个串联,果真就活了。
所以今晚我独自思考,并留下的这部分文字,对我而言,还是有意义的。毕竟结尾又转到了矛盾部分。所以说,矛盾还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参照物,没毛病。
矛盾思维与杂谈 矛盾思维与杂谈 矛盾思维与杂谈 矛盾思维与杂谈 矛盾思维与杂谈 矛盾思维与杂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