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幼崽初入学堂,东边告状,西边苦闹,真是一处更比一处乱。
人类幼崽初入学堂,一些学校习惯的养成必须持续而刻意训练。标准需得具体而清晰,动作分解到位。比如:举手时,胳膊肘放在桌子上;回答问题需起立;看书的时候身体要直,脚要平,书本略略倾斜;写字时,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子一尺,肩平足安…..
一切在成年人眼中看似极其简单的事,放置在一年级的课上都不简单。人类幼崽初入学堂,只有规范细节处的行为,提出细致的要求,同时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与等待,安静的课堂秩序才能慢慢形成。
持续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讲到:“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的确如此,从课堂上的表现和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的效果来看,善于倾听的学生比发言积极的学生学习更加优秀。而,一年级的孩子们一起需要训练倾听的良好习惯!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强化与训练“静”?
首先、我得“静”,我以自己的“静”滋养学生的“静”,这种被慢慢感染而形成的“静”是由内而外的,会相对持久地扎根于孩子的德行中。
相反,如果教师习惯于大呼小叫地威吓,哪怕学生达成了“静”也往往是暂时的,就像雷夫在《56号教室的奇迹》中指出的:许多表面安静的班级,事实上只是被一种“害怕”控制着而已。一旦失去控制,孩子的行为就会出现反复。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一(3)班教室里徐徐拉开大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