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于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万。极大悭 贪,不肯外用。时有一人,善于巧诈,便作方便,往共亲友, 而语之言:“我今共汝,极成亲爱,便为一体,更无有异。我知彼家,有一好女,当为汝求,可用为妇。”牧羊之人,闻之欢喜,便大与羊及诸财物。其人复言:“汝妇今日已生一子。”牧 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重与彼物。其人后 复而与之言:“汝儿已生,今死矣!”牧羊之人,闻此人语,便 大啼泣,嘘欷不已。世间之人,亦复如是。既修多闻,为其名利,秘惜其法, 不肯为人教化演说,为此漏身之所诳惑,妄期世乐,如己妻息,为其所欺,丧失善法。后失身命,并及财物,便大悲泣, 生其忧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复如是。
牧羊人因为吝啬不肯给别人东西,最终却上当受骗丧失钱财,那人诱其上当的诱饵是求一好女为妇,求妇,未见而生子,子死,牧羊人竟不想有假,一步步随其欢喜随其忧,不知最后的嘘欷不已是为财乎?为妻乎?为子乎?还是为自己的悭贪愚痴?世间的人既修多闻,为了名利秘惜其法, 不肯传道于人,自己却深陷其中被假象迷惑,失去了善法,失去了钱财,失去了身家性命,想保住的一件也不曾保住,不想失去的全部都失去,可知非分之想不可有,向善之心当常存,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你温暖世界,世界必温暖你。
雇倩瓦师喻 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请瓦师,诣市觅之。”时彼弟子往瓦师家。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臾之间,驴尽破之。还来家 中,啼哭懊恼。弟子见已,而问之言:“何以悲叹懊恼如是?” 其人答言:“我为方便,勤苦积年,始得成器。诣市欲卖,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是故懊恼。”尔时弟子见闻是已, 欢喜而言:“此驴乃是佳物,久时所作,须臾能破。我今当买此驴。“瓦师欢喜,即便卖与。乘来归家,师问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用是驴为?”弟子答言:“此驴胜于瓦师。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时师语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虽千百年受人供养,都无报偿,常为损害,终不为益。背恩之人,亦复如是。
师须瓦器需要雇请瓦师,要弟子到集市上去找,弟子却买来一头破坏力极大的驴子,婆罗门师骂弟子愚痴无智,驴子顷刻之间把瓦师数年成果毁于一旦,但给它一百年,它能做出一件瓦器来吗?除了破坏它到底有何可取之处?世上那些受人恩惠之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好意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不思回报甚至恩将仇报,其行为与那尽破瓦器的驴子有何相异?
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贾。一卖真金,其第二者卖兜罗绵,有他买真金者,烧而试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烧之金,用兜罗绵裹。时金热故,烧绵都尽。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称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烧灭外典,不行于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现,亦 复如是。
偷来烧热的金子用兜罗绵裹住,结果绵烧了,偷去的金子露了出来,“二事俱失”,丢了绵丢了金还丢了脸面,可笑又可叹。像那把偷来的佛法教义当作自己的教义,打死也不承认是佛法,把自己真正的教义也灭失了,岂不知偷来的终归是偷来的,佛法的光芒自会照亮人们的眼睛,佛法自然回归它本来之位,偷佛法最终偷了个寂寞,丢了佛法丢了本教也丢了为人根本,可笑又可叹。做人还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清清白白得好,别人的果实别人的风光都是别人的,如果做不到由衷的赞赏,也不要窃取和败坏,踏踏实实地耕自己的地,自然有花开满园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