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婆罗门师,欲作大会,语弟子言:“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倩瓦师,诣市觅之。”时彼弟子,往瓦师家。时有一人,驴负瓦器,至市欲卖。须與之间,驴尽破之。还来家中,咘哭懊恼。弟子见已,而问之言:“何以悲叹懊恼如是?”其人答言:“我为方便,勤苦积年。始得成器,诣市欲卖。此弊恶驴,须臾之顷,尽破我器,是故懊恼。”不时弟子,见闻是已,欢喜而言:“此驴乃是佳物,久时所作,须臾能破,我今当买此驴。”瓦师欢喜,即便卖与。乘来归家,师问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师将来,用是驴为?”弟子答言:“此驴胜于瓦师,瓦师久时所作瓦器,少时能破。”时师语言:“汝大愚痴,无有智慧。此驴今者,适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虽千百年受人供养,都无报偿,常为损害,终不为益。背恩之人,亦复如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46737/cae87aa380650dde.jpg)
明明是弟子愚钝,没有搞清楚师傅真正的要求,错把笨驴牵回家。最后却总结为,驴子忘恩负义,把瓦匠数年苦心制作的瓦器,顷刻摧毁。提醒人们,不能像驴子那样,恩将仇报。如此这般比喻,总感觉有点牵强附会的意思。
以现在流行的观点,弟子应该要有程序员的思维,多跟师傅确认一下约束条件。瓦师一定要是人吗,动物不可以吗?怎么评判技艺是否高超,看瓦器的数量还是质量?大会什么时候开,现在请师傅做还来不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