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告诉我们,柔软坚定不屈服,也就是拥有坚韧的态度,总能走出高远的道路。
韧者,勇于接纳生活所赠予的苦难。“生活本来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叔本华如是说。人生的旅途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会迎接高潮、也都会走入低谷。面对荆棘丛生的道路,我们便面临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即使鲜血淋漓、也要闯过去;也还有另一条路,选择就此打住,选择接受所谓“愚笨”而“无用”的称谓,然后毫无波澜无力反抗地度过庸碌一生。但坚韧的人内心深处总会有声音呐喊,促使着他向前走去,它是如此地震耳欲聋如影随形,我们无法摆脱、无法忽视它。我们仍然向往藏于深海中的巨宝,向往悬于天际的星辰;我们也同样深知,理想的果实越是甜美,所付出的代价越是艰辛。正如拉美特利所想:“大海越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险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坚韧的人选择将探索过程中的种种痛苦看作是宝藏的附加条件。而由于这样的韧性,他拥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在闯过荆棘林后,他会迎来晴空万里的辽阔草原。
韧者,敢于跨越时间的鸿沟。“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这充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早早摘下的果实总是酸涩无比、深埋于土里的种子也要待到时机成熟时才能破土发芽。或许我们的努力看起来要比别人吃力得多、成果看起来要比别人的却又少。但其实,俯仰之间,我们所看到的世间便会出现新的变化,终有一日,花满枝头,粲然一夏。贵州遵义草王坝村,由于环境闭塞,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村子里不通水源,全村人只靠一口井打水,每天等着雨水从井里渗出来。村支书黄大发为了接通水源,带领村民化身“愚公”,耗时三十六年硬生生在陡峭的石壁上凿出一道万米水渠,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用一辈子的时间,领着村民彻底打破了山村干渴的“宿命”,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又如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也是凭借着这种坚韧不拔、开拓创新的愚公精神,将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为中国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韧者,志于掌握命运的轮盘。韧者之所以选择愚钝地坚持,是因为不愿将自己的生命交予未知控制。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焦虑来自于未知和失控,不知道未来的道路在何处,不知道付出是否能劳有所获。像在没有光的路途上摸索,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无论拥有天赋与否,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叶孤舟,不约而同地在时时刻刻的漂流中去往远方的世界。“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坚韧的人懂得与其病态地揣着事情的种种可能,徒掷光阴,不如活在当下,把握现在的每一个瞬间,努力探索出通往成功的道路。而只有把握了正确的方向,才能掌好人生的舵。
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谁都不知道,但凭借着“韧”,我们能够经受考验;凭借着“韧”,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凭借着“韧”,我们能够坚定志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始终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去往光明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