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好不好,做了就知道。
今天一上午因为工作的业绩原因,困在自己的情绪里,(不是“咨询师就没有情绪”的哦!)自己有些不舒服。
目标是随着系统的节奏定下来的,而且自己也的确不是强项,需要提升的部分还真不少。同时,我也想跟着大家的节奏,这样显得我起码跟别人一样。
脑子里一直再想,我还能做些什么呢?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目标,我还可以尝试一下什么别的办法吗?
没有答案,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看到自己的提升空间,和提升的紧迫程度。看到了,于是开始调整。
已经约好的个案要按时开始,临时的电话咨询也必须给出一下实质性建议。最后在规定时间之前10分钟左右到了讲沙龙的单位。

开始进入状态百分之百地在当下,为了听分享的家人负责。突然发现,之前的焦虑,恐惧都没有了。
因为我在进行具体的行为。它促进我的情绪去到有效的方向。这非常好,力量感和成就感分分钟回到我的“碗”里。
我又可以谈笑风生,又做得行云流水。
跟负责人聊天时,我表达了自己做公益的初衷,“让更多人知道还有选择,让更多人更快找到资源。” 她很认同。
我非常骄傲,经由我的分享,大家找到不一样的方式方法;接受到一些不一样的理念思维。最终达到一个分享者的状态,让更多人可以不一样。
“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跟爱人的互动也经历了昨天的“争吵”开始“如胶似漆”。小吵怡情,小闹矫情……
今天关于业绩的情况做了定向,我们一起做了决定,也必定会一起担当责任。这种感觉真好!
今天的个案感触:
当一个人在完全自我的状态里,我称她为“胶囊状态”,与外界的互动就好像包着一层胶囊皮,看得到,听得到,就是融不进去。外面的人分享进来的信息也全然无效。“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如果是这样的妈妈,孩子会一直对爱索取,因为孩子敏感的捕捉到,妈妈的一切都好像“海市蜃楼”般不真实,不稳定。
夫妻之间的互动更是如此,“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你跟她说当下,她给你讲昨天。生命力完全感受不到。
每每看到这样的来访者,内心就无比感恩,感恩一切在我生命力出现的人事物,感恩我现在学习的这门学问。
明天去兼职带团。脚上的泡还没有好,同时,对方的一句“江湖救急”让我没办法拒绝。地方是个新地方,应该有不一样的体验。
晚上有个男孩子的早恋个案。回来后直接去家里做。让孩子安全地呈现他真实的感想。
不过,心里是有感触的,也许是春暖花开的原因,爱情开始慢慢发生,不论是什么样的年龄,一定有属于她们自己的爱的感觉。不是吗?
通过实际行动,让情绪重新回到我这里,觉察,调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