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友A君从MRS会议凯旋而归,在本领域大牛面前做了报告,并且得到了大牛的赞许,在电话里就能听出来好友的兴奋之情,这不,刚下飞机就约我出去喝两杯。
A君主攻纳米力学计算仿真方面,大牛其多,竞争激烈。
还没喝上两杯,A君就很亢奋,说到,准备博士最后一年好好干,多整几篇文章,将来找个好博后,然后搞个发考题职位,怎么也得副教授起吧。
看着A君充满希望的目光,想起一个最近来我们系找教职的小牛,国内某TOP3本科毕业,美国H神校硕博,H校博后一年,直接拿到了我们系(QS:TOP30 校)的面试。教职不应该是给这种人准备的么?包括A君的老板,我的老板,走的都是这种路。国内TOP校,海外牛组/校博,神校博后,第一年就找到教职。
而A君面前的路呢?我不知道。不过看看身边,充斥着30-35岁左右的大龄博后。背景各不相似,不过共同点很多,一般都特别勤奋,对现状感到不满但是又特别乐观,还又执着,真的不知道是博后的道路造就了这种性格,还是这种性格的人选择了博后。博后们领着underpay的工资,白加黑的泡在实验室做实验,幻想着将来某一天运气爆表发一篇‘好’文章结束这样的生活。就在好文章的illusion下,年月不断的流逝,恍惚记得,几年前青千就有90后了吧。
祝博后们找到心仪的岗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