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那时我大三,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去参加实习,我听从学校安排,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了张家口。那半年的相处,对于我教的初一孩子,是一段怎样的经历,我无法确定,但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5666/cc218927d20d392a.jpg)
那是一个和我印象中不同的中学,听那里的老师说,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甚至有一些家长已经离婚。由于家庭的原因,有些孩子很难管教,所以老师不得已会采取打骂的方式,即使这样,有些孩子仍不怕。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有些难受,也有些担忧,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与这些孩子相处。因此我不断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不要担心,你一定能够做好。事实上,我做的还不错,和同学们以及他们的班主任,相处的都很好,并且带领同学们,考得一次比一次好。
下面我把自己与初中孩子相处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节课,要备充分,备精彩,既要备学生,又要备课堂。
1.备学生,是能够从班主任那里,提前对班级情况有一个了解。比如班里一共多少人?哪位同学需要特别关照?哪位学生不太好相处?大家都比较喜欢哪个老师?这样在上第一节课时可以对症下药。
2.备课堂,一般而言,第一节课,尤其是新老师,不讲正课,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就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1)自我介绍。我主要讲了讲:姓名、学校、这学期的身份、喜欢的食物和一些个人经历。当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一个老师,肯定对这位老师感到好奇,所以讲一讲自己的大学生活或是其他有意思的经历,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样可以拉近和大家的距离。
(2)和大家进行小纸条活动。事先或者让学生临时准备出一些纸条,让学生在纸条上面写一写自己的名字、爱好、希望老师是什么样的、以及其他想写下来的话。这样的活动,目的在于让我们增加对于学生性格、特长等方面的了解,知道他们对老师的期望,方便以后教学。
(3)认识班级里的班委,各科课代表,重点认识我这一科——语文的课代表。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说一说自己对班级的期望。
(4)将这学期的主要任务、课上要求、作业要求以及我对大家的期望一一告诉他们。
这样下来,一节课的时间刚刚好,课堂氛围时而轻松,时而严肃,也易于把控。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5666/e17b055a89bb691f.jpg)
二、让沟通与关心贯穿整个学期
心理学指出初中生有这样的心理特点: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他们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不愿听父母、老师以及其他人的意见,内心对父母的依赖从感情和生活变成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2.勇敢和怯弱;
3.高傲与自卑;
4.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对待初中孩子,不要太强硬,不要忽视他们的求知欲,要引导他们表达并倾听他们的想法,要给他们关心与支持,越是特殊家庭的孩子,越需要多一些沟通与关心。
举一个事例。
正式上课后,有一次我给学生留了一些作业,有几位同学没有交。起先我让课代表去催,并不和他们生气,因为我想看看,那几位同学没交作业的原因。我让课代表问明白,再收上来,最后只有一位张同学,催不上来。
我向课代表打听这位同学,课代表告诉我,这个同学基本上就没有交过作业,大概是不会,然后就不写了。
之后,我在办公室没人的时候,让课代表把张同学叫到办公室。第一眼见他,感觉他很拘谨,也不太敢说话,于是我跟他说:“别紧张。你告诉老师为什么不交作业?”他说:“不会。”
我告诉他:“不会没有关系,老师可以教给你,你也可以问其他同学,或者你先试着把简单的写完,因为每张卷子,都有难易题,你觉得呢?”
他告诉我:“我会写的。”然后我又和他聊了一些家庭的事情,就让他回去了。
之后几天,他依然没有交,因此我又让课代表叫他来办公室,这一次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眼神里透出担忧,我没有因为他之前说的话责怪他,依旧问他,为什么没有交作业?他回答说:“我怕自己写的不对,而且我写字又慢,交得晚怕老师生气。”我告诉他:“你这样想就不对了,老师给你们留作业,就是希望你们去完成,有错误没关系,发现错误再改正就可以。”
这一次,我没有简单让他回去,而是让他自己先决定好,把这次作业写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交上,并且告诉他之前的那些我不计较,但他回去要借别人课上做的笔记抄下来。他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他如约交上作业,虽然写的不太多,但至少比之前有进步,所以我在他的作业上面批“加油!”或者笑脸,或者其他激励的话。后来,我也常关心他,跟他沟通,慢慢的,他变得比之前自信了一些,也爱笑了一些。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离开他们大概半年的时候,有一个人在微信上加我为好友,他报上姓名,然后告诉我:“老师,谢谢你,谢谢你对我这个差生的关心,我现在比之前好很多了,也写作业了。”看见他的话,我心头一暖。
我知道,他并不是不想学,而是基础太差,跟不上学习进度,才慢慢丧失信心,变成后进生的,希望他以后越来越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5666/05258cbf5121e60f.jpg)
三、教学相长,赏罚分明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教学相长,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
记得那是五一,学校放假,我回了趟石家庄,和朋友约好一起去植物园赏花。植物园里面,不仅有花,还有一些人物雕像,那些雕像对应着古代典故,比如孔融让梨、岳母刺字、滥竽充数等。这让我突然有了灵感,赶紧用手机把它们拍下来。
回到学校之后,我将拍的照片制成ppt,分享给同学们,并且和同学们玩了一个猜成语游戏,即给大家看图片,让大家猜,看谁先猜对。之后公布答案还有成语意思和典故,那一节课,同学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在那次课堂中,同学们让我知道,有时候不是他们听不下去,而是老师讲的课不能吸引他们,老师也需要紧跟时代,创新教学方式,以便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他们还是孩子,他们希望得到鼓励,他们也会犯错误
鼓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无论是谁都喜欢听鼓励的话,对待学生更是需要多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像平时判作业,对于那些答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作业上面,批“好”、“加油!”、“你可以更棒!”等评语,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我对他们的鼓励。
如果有考试,我会考前告诉同学们,考试结束后发奖品。奖品的品类,我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买。奖品虽不贵重,但能让大家体会到老师的心意,就足够了。
惩罚:说一件我印象深刻的,也是让全班同学都惊讶的事情。
那是一次小测。其中有几个题,其他班级大部分同学都做对了,可是我们班只有少数同学做对,我对此产生疑问:我课上讲过,为什么还这么多人没有做对?
也许,你会觉得这有什么,这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但你再仔细想想,只有少数班级出现这种情况,不是班级的学习态度问题,是什么呢?
进入班级,我把这件事情告诉同学们,从同学们的反应看,他们可能不觉得自己懈怠,或者懈怠也不愿承认,再加上被挨打、教训惯了,一般的教导已经不易起作用。
于是,我从自己下手,拿出书卷儿,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打自己的手掌心。
看见这个行为,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然后有同学说:“老师,你不要这样,我们看着都疼。”更有学生跑到讲台上,要抢我的书卷儿,我没有给他。打完自己之后,我告诉同学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你们没有错,是老师的错,老师以此来警告自己,也警告大家,咱们不能懈怠,咱们要给班级争光。
这样的惩罚方式,也许你不会赞同,但我不忍心看着同学们浪费时间,敷衍做题,我希望尽我所能教给他们知识,这次事情之后,班里变得更加团结。
我知道,这些孩子懂得感恩,明白老师是为他们好;我也知道,他们很需要别人的关心与理解。这半年,我收获很多,不管经过多长时间,我都不会忘记与他们相处的时光,不会忘记他们写给我的话,送给我的礼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5666/d0f7f400b76049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75666/3cc1601557c2348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