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不等于习得,习得不等于精熟内化,精熟内化不等于自动化,自动化不等于迁移。”
这是我上英文脑建构课程里,王博士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我们平时学习获知时,知道了不代表我们掌握了,掌握了不代表能很熟练驾驭,熟练后不代表能瞬间认知和驾驭流畅度高,瞬间链接不代表能把这个知识能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恰好今天在看一本书叫《唤醒你心中的大师》,书籍分析了48位天才级别的人物经历,大致的出了一个成就大师之旅的历程不在乎就这几个阶段。
一是对某样事物很感兴趣,但是认知不够充分导致心里很是纠结和彷徨,害怕去尝试担心过多,止步不前。等越过了这个门槛后,到了第二阶段开始跃跃欲试。初次尝鲜感觉还不错,兴奋不已过后发现认知不足,要想深入免不了苦读,又开始了自我怀疑,不耐烦,迷茫困顿,甚至停滞不前。只有等越过了这个情绪的坎,我们才能到第三阶段,开始大量的学习,认知和实践,尝试跟着师傅的指引,开始摸索出套路并熟练于心,从而能逐步接受更高的挑战。到了第四阶就是于自我结合了,这时候我们能辨别事理关系后,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坚定自己克服掉之前的弱点,待时机成熟并可以从技艺上升到自己的作品阶段。我们会开始不停的试验自己的想法,从反馈中过去大量的认知,逐渐灵活运用的自己不再只是别人的复制品,作品已有了自己的个性与风格。第五个阶段,当我们的作品与超脱的人性与自然结合的时候,就是大师级的呈现了,有了新的开创性的高度。
看完文中的描述,心里感慨万分。不由得问自己,学习了这么多领域上的知识,大多都只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路还没有深入的探究下去,心里会“虚飘”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多数的我们直接在第一阶段就直接被淘汰了一大部分,第二阶段也是众多人在其中,到了第三还大有人在。第四能熟练于心运用与自己升华的部分还有多少人在坚持突破呢?有多少人还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沉下心来刻意打磨自己,往大师级的目标来要求自己,肯定自己,坚持自己呢?这个世上有很多看起来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可能不一定是我们想要的。比如钱很重要,没错,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又是多少呢?需要多少的一个量才能叫满足?无条件满足钱的欲望过后,你又要做什么?你又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让自己过得更有意义和价值呢?书上说,或许我们和大师之间差一个1万小时的距离,但同时我们也更应该去想,什么事才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会让我们这1万小时的坚持与享受?我想兴趣与热情真的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探寻着内在什么是可以点亮我们生命的灿烂光芒,或许这里就有我们的这一世英雄之旅的答案吧!
网友评论